明清两朝的武术典籍 (一) /!HFi>
T^XU5qgN
笔者老家习武风气极盛。与一般人想象的南人懦弱的习见不同,浙江一过钱塘江,古越人披发纹身,重义轻生,赤手博山中猛虎(那时华南虎还不需国家保护),短刃屠江上蛟龙(大概是鳄鱼之类水族)。即使到了近代,宁波四明是武当南派发祥地。另一支内家南派在温州。内家拳祖师之一的陈州同从王宗得传,并传其乡人,也就是温州人。从宁波到温州划一条带,浙东南沿海一直是南派武当和南少林的天下。还有,戚继光平倭冦,著名的“台州六捷” 就发生在这条带的中部。笔者总角时听故老相传,台州城北白水洋上峰岭有一“太尉殿” ,据说是纪念戚继光之子及白水洋大捷。因何称戚继光之子“太尉“则不得而知。也许是南音噍噍难懂,此“Tai Yu” 并非彼“太尉“? &7m)K>E27
BLQD=?Q
明清两朝可能是武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可能跟文人或者文武兼备者如戚继光等的贡献有很大关系。历史上大多武功高手只粗通文墨,绝技湮灭不传者多。如果著名的“内实精神,外示安逸,见之如好妇。夺之似猛虎。。。” 的《越女剑法》是后人托古人所作,并非出自春秋,则《汉书★艺文志》确确实实录得手博六篇,剑道三十八篇,可惜都已失传。一直到了明朝,系统阐述武术流派原理功法等的典籍才陆续问世。 @#W$7Gwf0
%eDJ]\*^X
这些典籍大致可分为: TVEFZ\p<A
CKgbb4;<m[
★ 平倭名将写的兵书中有关武术的部分,如 g"o),$tm
· 戚继光《记效新书》 1?N$I}?
· 唐顺之《武编》 OJ2I (8P
· 俞大猷《正气堂集》 k=8L hO
;1[Lwnm
★ 文士入慕参赞军务,写出或编篡的兵书中有关武术的部分,如 ;$>wuc'L
· 郑若曾《江南经略》 .,7ZDO9{
· 茅元仪《武备志》 9HJA:k*k|
· 何良臣《阵记》 Imm|5-qJ
[V _?`M
★ 文武兼备的武功高手写的典籍,如 R4P$zB_<2
· 程宗猷《耕余剩技》 sksop4gu5
· 吴殳《手臂录》 kFsq23Ne
· 黄百家《内家拳法》和《王征南先生传》 _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