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集结号》
;rT'~?q ly17FLJ]. J&>@>47 学校的时候物理化学老师讲内能,内能不可怕?给你手里握个手榴弹试试!当时大家都呵呵地傻笑。从小到大战争片没少看,除了热闹,还真没感觉什么残酷性,最多也就英雄临死从口袋里掏出几张血浸的钞票,挣扎着要交党费,我脑子里的第一反应:又是红药水染的。回想小时候看老毛子的《解放》,前后八小时,亢奋得不行,场面大啊,比平常玩的游戏好看多了。后来看《大决战》,除了佩服老毛运筹帷幄,还真没其他什么感觉。
Hyy b0c^= .cHgYHa `xLsD}32 eyD V911 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雷恩》第一次让我见识了把步兵战斗的真实性。热兵器战斗,第一线的步兵,基本没有存活的机会。以普通轻机枪(比如日本的歪把子)每分钟500发的射速,30度射面,3秒钟摆动一次,每度大约可以打出去1发子弹,在200米远的距离上,平均1米间距一颗子弹。1米,也就两个人的宽度,但是谁会在攻击正面就布置一挺轻机枪?还有步枪,重机枪呢?成年男人的体格,从概率上讲,根本不可能躲得过去!看这种战争电影的时候,心里老有个念头,还好没生在那个年代。宁为盛世狗,莫为乱世人啊。所以打了胜仗的步兵特别残暴,这对于我,是一件很可以理解的事情。每年愤青们吵吵南京,我觉得没什么意思,打赢了,拿敌方的平民发泄,是战争的惯例,从古至今都是如此。中国人反应这么大,主要是因为近代从来没赢过。据说曾经有人问俄国人对德国鬼子的暴行有什么感想,人家说,没什么,后来我们红军也强奸了30万德国女人!
OR+qi*) UrizZ5a 7s
xX?u !HDb{f 《集结号》在表现残酷上面,一点都不输给美国大片。血都是暗红色的,军服是冷绿,连太阳都惨白得没什么温暖,打仗么,本来就不是赏心悦目的事情。
@F<{/|P ]u|v7}I4 i"0Bc{cQ 6MT
(k:
但是喜欢《集结号》。
E{u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