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01日 00:03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刘金松
15岁的“非沪籍”生占海特已经辍学半年,最近除了在家自学英语、数学以外,还要忙着帮老爸老妈应付各种各样的骚扰。最近的一次是11月28日,其所在辖区计生委的人找上门,“有人打电话投诉说我们家准备再要一个孩子,他们过来查一下是不是属于超生。”占海特回忆说。
占海特的爸爸占全喜不得不到居委会去解释一下。这些无厘头的投诉让这个15岁的女孩感觉“巨无语”。如果说生活中的投诉还有父母顶着,网络上的投诉和攻击,则只有她自己来处理。
其在一门户网站的签名中,除了“少年公民、因非沪籍失学、推动教育公平”这些标示其身份的词语外,还标注有“被禁一月……”
对于她来说,微博被禁已是常事,“要么是说我涉及敏感话题,要不就是说我被举报,投诉太多。”占海特说。在她看来,这都是那群“光头党”干的,在几名沪籍年轻人冒充物业登门威胁后,她就给他们起了“光头党”的称号。
这一切都和她在微博上高调争取异地高考权利有关。她是第一个站出来争取异地高考权利的非沪籍在读学生,也是第一个在微博上和京沪籍人士就异地高考“约辩”,还是为异地高考权利而上访的人中年龄最小的。
她和她的家庭也因此成为当地反对异地高考的人士攻击的对象。热闹的交锋背后,是这个未成年的“非沪籍”生面临的不确定未来。
辍学
占海特4岁半跟随父母来到上海。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她大部分时间都过得开心快乐。上幼儿园的时候,父母坚持没给她报各种“兴趣班”;读小学时,又被离家不远的一所公办小学录取,读五年级时,还被选入了冲刺“名牌”初中的重点班。
但在小学毕业时,她第一次遇到了户籍带来的烦恼,很多好一点的公立初中都不招收非上海户籍的学生。她所在的重点班的同学大多考入了市内各名牌初中,作为“非沪籍”生的占海特要么接受统筹分配,就近入读一般甚至较差的公办初中,要么选择民办“名牌”初中。最终她考入了浦东一所质量不错的民办初中——上海新竹园中学。
进入一所自己满意的中学后,占海特继续着自己的快乐生活。前期学习压力不大,学校和班级里经常搞一些文化、体育和亲子活动,占海特觉得整个班级经常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在学校里组织的各种演出、联欢会中,她和年级里四个同学组成的拉丁舞组合,每次都必然会登台亮相,而且是经常作为压轴节目。她和班里关系不错的几个同学,还创建了一个学生社团,用柏拉图的《理想国》为社团命名,不少课外好友也加入了这个社团;喜欢参加课外活动的占海特还成为了学校广播站的第一届广播员。
占海特说,她初中的生活整体来说是丰富多彩,而又十分有趣的。但在七年级的时候,一位天津籍的班主任老师提醒她说:“你没有上海户口,可能要回老家中考。”
对占海特来说,老家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她出生在珠海,其名字就是取自于“珠海特区”的中间二字。她一直将珠海视为自己的第一故乡。但在珠海她同样不能参加中考。真正能够让她参加中考的地方在江西——她长这么大以来待过总共不超过两个月的地方。自从把奶奶从江西老家接过来后,她更没有机会回去。
回老家中考这件事她一直埋在心里没有告诉父母。其实,她不知道,早在上初中时,教委就给家长发过一张告知书,内容是没有上海户籍不能在上海参加中考。父母在上面签了字。这件事,父母同样一直瞒着她。
得知这个消息后,她的学习兴趣开始减弱,成绩也在下降。爸爸占全喜得知原委后安慰她说:“不用担心,到时政策会变的。”当时,呼吁放开异地高考的呼声日渐高涨,在每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异地高考改革都会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在家人的劝慰下,占海特的成绩慢慢有所回升。转眼就到了九年级,中考报名的各种文件和表格陆续下来了,但占海特每次都被排除在外。
春节后,老爸开始带着她到上海市政府信访办上访,信访办的人让父女俩去教委。一位负责接待的教委工作人员不紧不慢地对她说,去读中职校吧,不愿意就回老家。
最终全班只有她一个人没有资格参加上海中考。参加中考无望的占海特今年5月份提前回家,成了一名辍学少年。
争议
辍学后的占海特,除在家学习高中课程外,偶尔会跟着老爸一起去上访。去的次数越多越绝望。每次去得到的答复都一样,后来多次给上海市领导写信,转到教委后,得到的同样是冷冰冰的格式化的答复。
但在网络尤其是微博上,占海特开始感受到了自己的影响力。10月21日,其在个人实名认证微博上发出了“约辩”邀请,“京沪非户籍家长到教育部门上访,要求开放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屡遭户籍居民包括年轻未婚居民阻挠……为了正义和真理,本姑娘邀请京沪户籍人士于10月25日在大沽路100号上海教委辩论,欢迎报名参加。”
这个颇具气势的微博“约辩”不仅吸引了众多粉丝关注,连警察也找上门来,警察担心辩论当天人多秩序混乱。
在警察与占全喜谈话结束后,占海特发微博公告说,“警察叔叔同老爸谈话十五分钟,双方态度温和,我在背英语,没有过多参与谈话。警方担心的是"约辩"那天人多秩序混乱,我们请警察叔叔放心,现在还没有一个反方人员报名参与辩论。”
虽然没有人报名,但在25日当天,还是有一些占海特称呼为“光头党”的沪籍青年出现在现场,并喊出了,“抵制异地高考,蝗虫滚出上海!上海不需要外地蝗虫!”等口号。非沪籍家长则高喊“争取高考权利,教育平等,我们是新上海人”。
沪籍和非沪籍成年人在相互对峙中,15岁的占海特显得有点局促不安、不知所措。她事后解释说,“他们一直在骂,根本不是来辩论。”
占海特的出现在引起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争议。沪籍人士质疑她只是被家长强推到前台,一些非沪籍家长也认为不应该让一个原本需要享受教育权利的孩子走到前台去争取教育权利。
占全喜说,刚开始辍学的时候,孩子也曾在私下里抱怨父母的无能。在初三的时候,一些不准备回老家的非沪籍学生家长就开始改国籍、办绿卡、办人才引进证明,即便不是上海户籍,只要属于引进人才子女、拥有港澳台或外国护照等都可以参加中考。不过,办这些资格既要花钱又要找关系。
后来她也慢慢理解了父母的难处,在其写的最新一篇名为《教育公平,我的梦想》的文章中她写道,“慢慢地,我才知道,我的父母不仅没有错,而且是很伟大。”
占海特说,在家自学时间上比较自由,但也有弊端,就是缺少了同学,没有同学的环境一个人会感到孤单。但她说,其实现在还好,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在她看来,辍学这半年来,也是她从失落到淡定到自信到勇敢的过程,同样,这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占海特有一个目标,要用自己的实力达到和上高中一样的学习效果,甚至远远超过这个水平。“上海教委断了我的高中路,而我要用我自己的实力和努力战胜这个失败的教育体系。”占海特说。
如今,她已经会使用一些宏大词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教育公平,我的梦想》一文的摘要中,她用上“十八大报告遗温未冷”这样的语句。她在文中还写道:我希望就地高考政策不要与父母的职业、收入、纳税、房产、社保等挂钩。若是如此挂钩,穷人的孩子何日才会有出头之日?如何才能通过教育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