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引用第106楼刘三姐于12-17-2010 07:06发表的 :
^$RpP+d 呵呵,一般人博士毕业都三十上下,旭天也是。肖汉四十左右,相差十来岁。
N.SV*G
@ EZhk(LE 十来年的社会大学早就一个成功的商人,十来年本硕博的埋头苦读换来几个本本与学硕博士帽,这就是光阴的价值。
b!nA.`T
n3 Rf:j^R q~*|Wd'& 是的。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尤其关于“博士是否应该读”这个问题。
!<b+7A Uv=)y^H~*A 但是我想以下几个问题是不是也应该一并考虑呢?
]"j%:fr ![MtJo5 第一,人生的志向在哪里?如果一个人的志向就是想要追求学术,该怎么做呢?那么,至少应该在择偶的时候选择志同道合的。例如,居里教授就找居里夫人,比尔盖茨就找盖茨夫人。当然,那些只为了文凭和博士帽而混混的人,他们既成不了居里、也成不了盖茨,不论走上哪条路,都只不过是个混混。
Ln/*lLIOb rhGB l`(B 第二,成功的商人不是那么容易造就的。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艰辛。如果只要在商界混个十年都能成肖汉那样,那大家早就都去从商了。我们看到,肖汉、潘新民有高官后台,就连石康辉也是他老爸在京开了家分公司而当上老总的。而那些家里没背景的人如何呢?白手起家的李威刚便是一例。虽然几年来发展得很好,但并没有像肖汉那样遥遥领先于旭天。如果旭天努力的话,超过威刚不是没可能。所以说,如果我的家庭出身就是贾家柱那种环境的话,十年之内成为商贾恐怕比较困难。
f2v~: u WE-+WC!!: 第三,高学历提供了良好的起点,但这个事实却在人们心中形成了两个极端的误解。
?g0dr?H
,jD-fL/: 其一,高学历人群自身,认为高学历就应该直接等同于高收入,这是错的。读书仅仅是磨刀。虽然磨刀不误干柴功,但你必须得去踏踏实实地砍柴。如果拿着一把光亮的快刀在那里怨天尤人的话,那么再快的刀也不能直接当柴烧。
-Y N(j\ ]+tO 其二,外界人群,因为看到了一些高学历人员的错误表现,进而认为高学历没有用,这就又走进了另一个极端。高度决定视野在学历方面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几年前那家在招聘会上打出“清华北大的不要”之旗号的小企业,名噪一时,但发展到今天还只是名不见经传,没人记得他是谁,有没有倒闭都不好说。而那些世界五百强的大企业(至少在我这个领域的),每年都在顶尖高校招聘高端人才,尽管这些人上手慢,但企业看中了他们一旦上手以后的无限发展潜力,所以这些企业至今仍然挺立在五百强之中。
x@pzgqi3 O(_f&a 综上,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该干什么好,或者是误以为读博可以挣大钱,那么还是别读了,该干吗干吗去吧。对于这群人,事实上很不幸的也是读博人群中的大多数,三姐说得很对,他们还不如早早参加工作,没准儿十年时间已经混个一官半职、家庭有点积蓄了呢。但对于另外一小部分人,例如孙伟杰以及后期的尤强,如果有着清晰的人生目标,知道自己追求什么、知道读博之后要去做什么,那么就抓紧时间读吧,早读完、早起步、早腾飞。
&?}h)U#: wWq-z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