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12
接上
的确,中国人的上一代倾向于把下一代当作是从头到尾只有一个阶段,--口腔--阶段--的人。累此,长辈(尤其是女性的)在平日关怀成年子女 的方式就是在睡眠、衣着方面关心他们的“身体”。一此女性的长辈,在久不逢面之后的第一个关心反应,也总是说:“你瘦了!”这自然只是一个下意识的反应,因为,当你和她们说太胖会导致血压高以及有损美观时,她们的第二个反应也多半会同意你的说法。然后,从初步的本能反应中,仍然可以看出将成人当作是“小宝宝”的人倾向。
中国人的上一代,既然房屋地将下一代当作必须常用“进补”来维持白白胖胖东状态的“小宝宝”。因此,自然就会将他(她)当作是一个“性”还没有萌芽的“儿童”。在性方面,上一代永远是讳莫如深的,总是让成长中的一下代保持无知的惶惑状态。
将成人当作“性”还没有萌芽的儿童,自然也会对他们高男女关系大惊小怪。中国人的上一代, 考虑到青少年结交异性朋友时,总是抱持“他们还小”的错误态度。在中国文化形态保持得最完整的大陆,这个倾向又比港台严重得多。在大陆常可见到这类现象:大学生谈恋爱会被当局拆散,快到三十岁的妇女与异性正常交往也被长辈提醒“不要出事”。
的确,中国文化是用“万恶 淫为首”的态度来保持社群之和合怀的,同样的“非性化”措施也被用来维持代间的和合。因为,让一个“人”完全盛开,他就会变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并终于会与上一代断裂而且,在“自我”形成的过程中,也必定会不断与上一代发生冲突。弗洛伊德所谓的“弑父娶母”心理纠结,就是一个在心理方面 “性”的冲突性的成人反判的对象。针对母亲这一方来说,如果一个成人不让自己 保留口腔阶段的态度,而让母亲常用食物填塞自己 的话,也会容易倾向于从“性”的角度去对待她。当然,弗洛伊德的“慈母”,只是一个织,在现实善中,这个心理纠结多半表现为彼此分离,亦即是说当“性”在心理上也在一个人身上萌芽后,母亲就很容易变成“不亲”的对象。
[ 此帖被我是佳佳在05-17-2013 06:56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