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nfo.xinhuanet.com/xinhuavideo/L20010924A.WMV 4U?<vby bni)Qw 主持人:欢迎您收看《60分钟杂志》,欢迎您同我们一起关注中国,关注世界。
i'HPRY 7R,qDp S 小片头
f])M04< T7{<arL$ 主持人:1986年,英国一家新闻机构把当年最流行的几件东西装到一个盒子里,打好封条,埋入地下,封条上写着“5000年后才可以拆开”。他们认为,那个时候拆开这个封条,就能够通过这几件流行的东西,了解到5000年前人类的生活。在电视机前的您也许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少年,也许您已经走过了人生的许多风雨岁月,但您拆开过自己记忆的封条吗?在新中国迎来她52周年华诞的时候,我们愿意与您一起拆开这个封条,一起看看52年来的流行往事,看看时代和您自己的变迁。
bDDqaO ,8 thuRNYv< 出片名:流行中国
0x@A~!MoP pz7H To;p 新中国成立52年来不同时期的画面 配音乐(90年代初的流行歌曲)
Q&xjF@I
歌词: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
icE|.[ 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86%%n?"} 任它经过那风吹雨打
daslaa_A 看世事无常 看沧桑变化 20”
G}VDEC MTb,Kmw<( 主持人:如果要评选中国人在2001年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儿,“申奥”无疑可以入选。进入2001年,所有跟“申奥”沾边儿的事似乎都一下子流行起来,就连平时最不关心体育的人都整天把这两个字儿挂在嘴边儿。其实,每个年代都有自己流行的词汇,比如说:今年的申奥、入世,前两年的千禧年、抗洪精神等等。一提起这些词儿,就很容易让人把握住那个年代的特征。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有一个词儿流行了很长时间,整个20世纪50年代,它都被中国的青年男女挂在嘴边,那就是——自由恋爱。
?6f7ld5 GW3>&j_!d 同期声:(演唱)巧儿我自幼许配赵家 我和柱儿不认识我怎能嫁他
:Hk_8J 我的爹在区上已经把亲退 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
|jT2W
.n`( X#,*l 解说词:现在的少男少女们恐怕很难想象婚姻由家长包办是什么滋味了,但在50多年前,相当数量的年轻人对自己的终身大事还没有多少发言权,新中国成立后,自由恋爱在中华大地,特别是在比较封闭的农村流行起来。由评剧演员新凤霞扮演的刘巧儿,就是个敢于挑战传统势力、追求自身幸福的女孩儿,她表达自己感情的时候,用了当时人们还很少在这个问题上使用的词儿──爱。
GP+2/D
Sh&iQ_vq
同期声:(演唱)从那天见到他我心里就放不下呀
XA)'=L!^ 因此上我偷偷地就爱上他呀
HY ;9?KJ' 但愿这个年轻人他也把我爱呀
k#C
f}) 过了门 他劳动 我生产 又织布 纺棉花 我们学文化
N5?IpE 他帮着我 我帮着他 争一对模范夫妻立业成家呀啊
gfde#T)S U&P{?>{u 解说词:刘巧儿能够摆脱封建传统的束缚自由恋爱,其实是当时时代变化的结果。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此之后,农村完成了土地改革,城市里进行了公私合营,一切都变成了国家的,而国家又是人民的,习惯了看地主或者老板眼色行事的中国人第一次发现自己已经成了主人翁。身份的变化使每个人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大家一门心思地憧憬着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老百姓从心眼儿里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给他们带来了一个新中国。当时的人给自己的小孩儿起名字都流行用“建国”“爱民”,不久之后又多了“保国”“援朝”──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捍卫来之不易的新生活。
=q+R
SWs3SYJ\ 主持人:国防稳固了,国内建设蒸蒸日上,中国社会开始呈现出一派歌舞升平的气象。当时最流行的歌曲是苏联的《红莓花儿开》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真不知道当时有多少青年男女是在这样的旋律中坠入爱河的。而谈恋爱最流行的见面地点就是──电影院。
H<`\bej, TQf L%JT 解说词:在那个大多数人还不知道电视为何物的时代里,看电影就象是过节一样令人兴高采烈,电影前面插播的新闻短片也能够让人了解到不少国内外的信息。每当大幕拉开,大家沉浸在影片之中的时候,一个又一个的流行就被制造出来了。
BC! 6O/kr ! Z;T-3^. 解说词:50年代电影最让人同情的女性形象是白毛女。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白毛女的悲惨遭遇使观众对黄世仁这类阶级敌人有了充分的认识,忆苦的确能够让人思甜。
r<c #nD~K hv>KX 解说词:50年代流行的文艺作品不但有反映旧社会黑暗的,更有让人们了解新中国来之不易的。人们都知道:五星红旗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刘胡兰和董存瑞就是其中的代表。用个现在流行的词儿说,他们绝对是当时人们心中的偶像。
R_1qn 6YmP[% 新中国成立刚刚一年的时候,当时的中央电影局东北电影制片厂就推出了《刘胡兰》这部影片,尽管片中人物说话时多少还都带点儿东北口音,但它使人们第一次在银幕上见到了具体化的革命英雄形象。
q$gz_nVq,b ZIpD{ >/ 同期声:(《董存瑞》片段 董存瑞手拖炸药包喊)为了新中国,前进!
{~N3D4n^ R`#W wx>b 解说词:董存瑞的银幕形象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推出的。当时,这个标志(伴随着军歌的八一电影制片厂标志)就象现在流行的质量认证体系一样让观众放心,一看到它,大家就知道:打仗的片儿要开始了。经过时间的检验,《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成为这类影片的代表,它们领导了当时战争题材文艺作品的流行趋势。
@TzvT3\q 2no$+4+z 解说词:这是当时电影中最流行的汉奸形象。
jvHFFSK (《地雷战》画面)
XWUP= D~ 日本侵略者大队出现时,一般会有鬼鬼祟祟的音乐相伴。他们最常说的话是
lpy:
3`ti (同期声:sosga youxi)
o0ZBi|U\4 国民党部队将领在被解放军包围之后,经常暴跳如雷。
cJDd0(tD! (《南征北战》同期声:张军长,请你看在党国的份上,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
bO3GVc+S 解放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无处不在。
zrRFn `B (《南征北战》同期声:哈哈,我们行军可真热闹啊,天上有飞机掩护,后面有陆军护送,运输大队长蒋介石可真肯花本钱啊。)
sb^mLH] 3 H(|AH;?ou 主持人:1956年,文艺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双百方针成为了最流行的词儿,在此之后,随着小说《青春之歌》《红旗谱》《烈火金刚》《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的陆续出版,看小说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文化活动。后来,这些小说又都被搬上银幕,其中,《林海雪原》最受欢迎。
h?Nek+1' !`&\Lx_ 解说词:今天看来,《林海雪原》的孤胆英雄故事颇有些好莱坞的味道,特别是杨子荣第一次见座山雕时表现出来的胆识和气概,至今还为人津津乐道。
9
|.Ao
l{$[}< 同期声:杨子荣与座山雕对黑话
T#EFXHPr 天王盖地虎 宝塔震河腰 等
?59'dGnz_ r\2vl8X~ 解说词:这些当时流行的文艺作品的社会影响是相当大的:既然革命先烈为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安宁甘愿牺牲自己的幸福,我们平时多吃点苦、多流点汗又算得了什么?义务劳动成为流行的时尚。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经常参加义务劳动的故事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干劲儿空前高涨。到1956年,从姑娘们的穿着打扮上已经可以看出建设成就来了。人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社会主义好。
Icx7.
Y S2K#[mDG 试高跟鞋、花布、纱巾画面。加 社会主义好 歌曲。
N
u^p u5Up&QE!>q 解说词: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最流行的是喊口号,谁的口号喊得响,大家就该向谁学习。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被树起来之后,吨粮田、放卫星、大干快上、超英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神话在全国各地流传。神话破灭之后,人们总结:当时实际上是流行一种风,浮夸风。
yK1ie $wV1*$1NM 主持人:进入20世纪60年代,雷锋成为人们的榜样。今天,提到雷锋,年轻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学雷锋做好事。而在当时,雷锋让人首先想到的是螺丝钉。
$DebXxJw0l _?`&J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