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在《恋人絮语》里有一个关于情欲的敏锐观察:“许多歌谣与旋律描述的都是情人的不在。”
1 iquHn 它们总是不厌其烦地述说情人远去的失落,因离别而起的愁绪,与孤寂守候的难熬。
A<a2TXcIE3 这种情况是真实的出现在情人暂别或者消失的时候?
)\(lg*?: 或者是情人,按其本质就是一种长久不在、永远隐身的对象?
7G?Ia%u 答案似乎是后者,情人就是那不在身边的人:而且就算他在,也永远消除不了他流离他方的幻觉,与自己被留在原处无法跟随的惆怅。
[9w, WJL 为了解释这么奇特的情况,罗兰·巴特还特别引用了一个古希腊词:pathos,对于那不在者的思念与渴望。
)ynA:LXx pathos这个词与其他表述爱欲的希腊文共有一种亲缘关系,那就是无法穷尽、永不满足的缺憾。
$+iu\MuX 不知何故,意中人不在眼前,我固然日思夜想;即使他在不远处,我却依然难以抑止对他的渴望。
#DrZ`Aq 何等怪异,却又何等正常,以希腊人的理解,这正是情欲的定义;而那情之所钟的对象,就是你的情人了。
GCZu<, 缘此我们又能领会另外一类不可思议的状态了。平常我们老是听说情人影像在脑海之中挥之不去的滥调;但是有些人却正好相反,愈是思慕,愈是失落,因为他无论如何就是想不起意中人的容貌。
dy'X<o^?W 由于记不起对方的样子,他就愈努力去记。以至于再也分不出,究竟是因为忘记了对方而努力思考,所以成了爱情;还是因为爱情,才遗忘了对方,失却了对象。愈是想得,愈不可得,pathos的终极矛盾。
.HQVj 'g )Gx":
D 上面是梁文道的《我执》里的一篇文章。
1`nc8qC 知道梁文道是多年前通过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节目,那时的他有点锋芒毕露,而且有点固执。
t]gq+ c Lo 那时他的称呼是“道长”。近来,梁文道趋于平静,更加淡定。外号也由“道长”变成了“和尚”。
@ca#U-:g 看了他的《我执》后,发现了一个不同的梁文道。
OCvml 2
vP 他一定有很多故事。也许还有云波诡谲的爱情故事。
tnA_!$Y
a 那些故事里,他一律是一个单薄而苍白的少年,在感情上受着巨大的伤害。他有很多过往,一律存在他的内心。忘也忘不掉。
C5BzWgK 欣赏对爱刻骨铭心的人,因为不曾有过爱的人,不能爱世人。
9t.fij 对过往的爱能够哀而不怨,更是世人难得的品质。
*1R##9\jU7 你看他描述那只被苏联送上太空的狗----“他嚎叫了好长的时间,太可怕了,一头孤独的狗,单独地在宇宙中,嚎叫。
这只曾经在街头机警谨慎地躲避车辆寻找食物,后来对着收养他的科学家表达信任与爱的狗,看见地球在黑暗中冉冉迎日的狗,最后消散在茫茫的宇宙中”
他的文字,清丽动人。虽然他自己也说,擅于文字的,终将死在文字之手。但看到他的文字的时候,还是看到了他炽热记忆后安静的目光。 </8be=e7p
q#.rYzl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