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浪读书看到的,摘了一些章节贴在这,更多的大家看以下链接吧!
@/&b;s73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atalog.php?book=60951 P_u|-~|\ %{;Qls%[t 合理放置家具、物品:固定好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牢固的家具下层要腾空,以备震时藏身;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墙上的悬挂物要取下来成固定位,防止掉下来伤人;清理好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阳台护墙要清理,拿掉花盆、杂物;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3zT_^;:L ?RzD Qy D 1. 自己的家是否安全
wC-Rr^q 5b/ojr7 (1) 对房屋进行必要的除险加固,使其坚固不易倒塌。
oQ=>'w H[b}kZW:a (2) 固定好衣橱、餐具、橱柜、电冰箱等,防止倾倒。
i!
~'M;S 1.q_f<U (3) 检查水、电、气以及灭火器。
r ]>\~&?^F s
s
3t (4) 在家具、窗户等的玻璃上粘上透明薄膜或胶布,防止玻璃破碎时四处横飞。
*;|`E( MuBx#M/ (5) 用安装合叶方式固定橱柜、壁橱门,防止因地震的晃动造成柜橱门敞开,里面的物品掉出。
$W;b{H=F {7MjP+\ (6) 不要将电视机、花瓶等放置在较高的地方。
d`d0N5\ 5(
_6+'0 (7) 准备好较厚实的拖鞋,防止散乱在地面上的玻璃碎片伤人。
+}Av-47`h eh R{X7J (8) 注意家具的摆放位置和方式,确保安全。
",>H(wJ8 \Ey~3&x9f (9) 整理、重置危险物品,要特别注意煤油取暖炉等用火器具及危险品的管理和保管。
pb0E@C/R !6}O.Nu (10) 找好家中安全避难处。
#Dfo#]k( KS*oxZ #'4OYY. 2. 紧急备用品准备好了吗
6bBdIq
Gb} '
lZ.j& (1) 饮用水、食品、婴儿奶粉等(至少够用3天的量)。
hO[3 Z^X [i]r-|_K (2) 急救医药品(绷带、消毒液、双氧水、消炎药、止痛药、止泻药、纱布等)。
&:=$wc YK{a (3) 便携式通讯设备(手机等)、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铁锤、胶布、口哨、绳子、工具刀等。
H.G!A6bd iK{T^vvk (4) 现金、贵重物品。
q8ImrC.'^ 6Fy@s (5) 内衣裤、毛巾、手纸等。
-=698h* V,EF'-F 7<9L?F2 3. 如何检查和加固住房
oVCmI"' [@fz1{* (1) 看一看自家住房是怎样的,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摸清周围环境情况。
X bkb5EkA
_GqS&JHSf (2) 查看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修,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
7~M<cD /HZumV? (3) 查看住房的结构是否有利抗震,笨重的装饰物应拆掉。
tZ2e!<C 3?
&h^UX 4. 如何合理放置家具、物品
X5
ITF)& 9SMiJad< (1) 把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或固定住,防止掉下来伤人。
F^!mI7Z|(2 8dK0o>|} (2) 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
_y .]3JNm ~:_0CKa! (3) 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
^6p'YYj"5 %]p6Kn/> (4) 阳台护墙要清理,花盆杂物拿下来。
HEA eo! 6#A:}B<? (5) 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震时藏身。
pUl8{YGS x|eeRf| (6) 加固睡床。
"8V{5e!%j' t5
a7DD 5. 如何保证家中水、电、火的安全
&@ 3m-Z PNSMcakD (1) 准备消防设备,以应对地震后可能发生的火灾;留意灭火器的有效期限。
VhEM k\ W4YE~ (2) 定期检查燃气、电线管路,煤气罐应予固定。全家人均应清楚总开关位置及关闭方法。
#fhEc;t e~v(eK_ (3) 水、电、气等设备使用后应及时关闭。
z1,tJH0
dV 8iwI 6. 住家附近哪些场所和单位需要特别留意
_x1EZ&dh si(;y]( (1) 熟悉住家环境,清楚哪里是最好的避难场所,预先设计好逃生路线。
;HOPABWz) =neL}Fav56 (2) 家人间互相约定震后如何联系及会合地点。
4 c'4*`I -Cid3~mX3 (3) 记住附近医院和公安、消防部门电话号码。
/)uM[ dnai ix Z)tNz 12. 临震应急准备要点
q;AT>" = ) VF0dE 在已发布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的地区,应按照政府公告要求,做好以下10个方面的应急工作:
TJ6#P<M c#xP91.m (1) 备好临震急用物品:检查前面准备的食品、水、药品和日用品,放到一个结实方便提携的“地震包”中,以供随时带走备用。
pJ,@Y> t^EhE (2) 建立临震避难场所:可临时搭建防震、防火、防寒、防雨的防震棚。各种帐篷、农村储粮的小圆仓等都是很好的抗震房。
Tvf~P w rcbP$tvz (3) 划定疏散场所,转运危险物品:城市人口密集,人员避震和疏散比较困难,为确保震时人员安全,震前要按街、区分布,就近划定群众避震疏散路线和场所。震前要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资及时转运到城外存放。
;MTz]c .?#uxd~> (4) 设置伤员急救中心:在城内抗震能力强或空旷开阔的场所,或在城外设置急救中心,备好床位、医疗器械、照明设备和药品等。
P0\eBS 7$b?m6fmK (5) 暂停公共活动:得到正式临震预报通知后,各种公共场所应暂停活动,观众或顾客要有秩序地撤离;中小学可临时在室外上课;车站、码头可在露天候车。
r2
5Z`X Z L{ ^4DznI (6) 组织人员撤离并转移重要财产:如果得到正式的临震警报或通知,基层政府和单位要迅速而有秩序地动员和组织群众撤离房屋。正在治疗的重病号要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对少数思想麻痹的人,也要动员其到安全区。农村的大牲畜、拖拉机等生产物资,临震前要妥善转移到安全地带,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车辆要开出车库,停在空旷地方,以便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作用。
xDrV5bg hH+bt!aH (7) 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市发生地震可能出现严重的次生灾害,对化工厂、煤气厂等易发生地震次生灾害的单位,特别要加强监测和管理,设专人昼夜值班。
>BqCkyM9Kf Z^
tGu7x (8) 确保机要部门的安全:城市内各种机要部门和银行较多,地震时要加强安全保卫,防止资产损失和机密泄漏。消防部门的车辆必须出库,消防人员要整装待发,以便及时扑灭火灾,减少经济损失。
]O!s'lC J^H=i)A (9) 组织抢险队伍,合理安排生产:临震前,各级政府要就地组织好抢险救灾队伍(救人、医疗、灭火、供水、供电、通信等)。必要时,某些工厂应在防震指挥部的统一指令下暂停生产或低负荷运行。
1
ycc5=. Z}cIA87U (10) 做好家庭防震准备:在已发布地震预报地区的居民须做好家庭防震准备,制订一个家庭防震计划,检查并及时消除家里不利防震的隐患。
_C+DB A c"Y!$'|Q ① 检查和加固住房:对不利于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对于笨重的房屋装饰物如女儿墙、高门脸等应拆掉。
z<a2cQ?XQ Sr
y,@p) ② 合理放置家具、物品:固定好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牢固的家具下层要腾空,以备震时藏身;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墙上的悬挂物要取下来成固定位,防止掉下来伤人;清理好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阳台护墙要清理,拿掉花盆、杂物;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Q(\ wx LC'F<MpM ③ 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准备一个包括食品、水、应急灯、简单药品、绳索、收音机等在内的家庭防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
?ei%RWo By)3*<5a_ ④ 选择避险避难场所:选好家里适合避震的地方和撤离通道,并在住家附近地区选好避难场所。
P%GkcV %RFYm ⑤ 进行家庭防震演练:进行紧急撤离与疏散练习以及“一分钟紧急避险”练习等。
$U'3MEEw `facFt[\ 1. 大震来临时如何避震
{$TZ}z"DA F2oJ]th.3 大震来临时避震应掌握三个原则:
cCng5Nq,c 6 /y*2z; (1) 因地制宜,正确抉择。震时每个人所处的环境、状况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也不可能千篇一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5
;vC(Go /| GH0L (2) 行动果断、切忌犹豫。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决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如住平房,更要行动果断,或就近躲避,或紧急外出,切勿往返。
IrO+5 w 9.Ap~Ay. (3) 伏而待定,不可疾出。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跑出室外,而应抓紧求生时间寻找合适的避震场所,采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静待地震过去,这样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能安然无恙。但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则尽可能从室内跑出去。
c/$*%J< 2YIF=YWO}, 2. 地震时来不及撤离建筑物时怎么办
;nf&c;D Iu6W=A (1) 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底下就可以。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
'?}R4w|) W'G{K\(/ (2) 选择合适的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U?6yk
e "#XtDpGk (3)做好自我保护。首先要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降低重心;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枕头等物品或双手护住头部;保护眼睛,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防吸入灰土、毒气等。
8?Wgawx "8t\MKt( 专家建议,在以楼房为主的城市中,居民采取以下策略较为合适:
] piM
/v\ >x?2F
z. (1) 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这是国际通用的避震守则,国内外许多起地震实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因此专家告诫,室内避震条件好的,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
0 0,9azs Kfd _uXL> (2) 避震位置至关重要。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躲避。结实的家具下和承重墙根都可作为临时避震场所,最好找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地方(如厕所)或金属管道密集的地方。
NTVHnSoHh lu3.KOD/ (3) 特别要牢记不能滞留在床上;不可跑向阳台;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更不可跳楼;不可使用电梯,若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电梯门打不开时要抱头蹲下;另外,要立即灭火断电,防止烫伤、触电和发生火灾。
C
>kmIw' UG=I~{L 5. 地震时撤离建筑物后应注意哪些问题
!c_u-&b) WJcVQMs 地震时,已经撤离建筑物的人,不要以为没有危险了。狭窄的街巷,高大的建筑物旁,随时可能掉落建筑材料、玻璃碎片、广告牌、霓虹灯等,都有可能对行人构成威胁。此外,不要靠近河堤、水渠、陡壁、悬崖、桥梁,要远离高压电线、变压器,尽可能到公园、操场、田野等开阔的地方。
8}K"IW qp1\I$Y SEU\}Ni{ 12. 避震时应采取什么姿势最好
X
v*}1PZH w7ZG oh( (1) 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x,-S1[#X; \CtQ*[FmN (2)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防止地震时的晃动让自己摔伤。
o#dcD?^ ~1d!hq?/q (3) 如果时间允许,用被子等厚软的东西保护头颈,用湿毛巾、湿衣服等保护眼睛,掩住口鼻,防止管道破裂,导致有毒气体中毒。如果时间不允许,直接用手臂抱头。
GMTor zze z~bv7: 有条件时,以上三点均要采取。
{0fz9"|U ~%KM3Vap 16. 地震时被重物压住受困了怎么办
EJ8I[( (7 ijt 地震最直接的危害是建筑物倒塌,屋梁、大块木头、墙壁等重物压在受灾人员身上。如果真的遇到了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mLULd} g/o <4sj@C (1) 保持镇定,要有坚定的生存信念,灵活运用平时掌握的救生知识。相信党和政府决不会忘记受困民众,一定会帮助脱离险地。
n`QO(pZ6+ \AHY[WKx (2) 不要声嘶力竭地呼救,如果周围没有人,乱呼救只会浪费体力。要等看到或听到救援人员到场后,尽量用敲击声求救。被压后,保持体力是最重要的事。
v<+4BjV!J} _2; ^v`[ (3) 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保持呼吸畅通。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牢靠的倒塌物、悬挂物等,以免被再次砸到。
%2zas(b9j ~ ;XYwQ" (4) 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8bFGX7| F1\`l{B,\ (5) 不要随便使用明火,如用火柴、打火机等点火照明。通常地震后会有燃气泄漏,此时使用明火,易发生爆炸事故。
,P!D-MN$V BP:(IP!& (6) 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以防中毒。
E{I)]h m
6eFXP1U 特别提醒:
Vbo5`+NAis 'Y ,1OK ·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
BMY>a u'=(&>< · 牢记,一定要保持体力,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TIETj~+ h$|3
dz N 15. 避震时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
>kZ6f 4 hXPocP 地震时,除了地震导致建筑物倒塌可造成人员伤亡外,还存在许多特殊的危险。
>6k}HrS1V tw-fAMwU (1) 燃气泄漏:用湿毛巾或湿衣服捂住口、鼻,千万不要开打火机、开电灯、点燃灶具等;地震结束后,如有可能应立即设法转移场所。
/'mrDb_ip }D Z)W0RDe (2) 毒气泄漏: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要尽量绕到毒气泄漏源的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巾或湿衣服捂住口、鼻。千万不要向毒源下游顺风方向跑。
_o&94& HIsB
| (3) 发生火灾:立刻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或湿衣服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的地方转移。要注意,要匍匐前行,并逆风行进。
x!`b'U\ PE|PwqX =g >.X9lr UDVf@[[hN 17. 地震后应采取哪些紧急处理措施
"I@
v&(Am; U @)
k3^ 地震过后,如果没有被压倒或者砸伤,活动自如,此时也不能只顾着匆匆往外逃生,下面这八条震后紧急措施不可忘记:
u7n[f@Eg,% q;ZLaX\bFl (1) 检查周围的人是否受伤或者被压,如有必要,应帮助其解除压迫或实施急救。
RrKfTiK H U>in
2u9 (2) 检查家中水、电、煤气管线有无损害,将门、窗打开,如有损害,立即向有关权责单位报告,同时撤离现场,转移至空旷、安全的地方。
v7L"` wy YtpW (3) 尽快离开受损建筑物。一定要记住,转移时不可使用电梯,要从安全通道撤离。
\hrrPPD1z pFEZDf}: (4) 带上收音机并打开,以了解紧急情况指示及灾情报导,从而做出正确的灾后生活安排。
qP&byEs" 5St`@ (5) 撤离前保持冷静,尽可能穿着方便奔跑的皮鞋,以防震碎的玻璃及碎物伤脚;可能的情况下,携带一些衣物、食品和水。
M5F(<,n; )
:^ '/e (6) 撤离后听从紧急救援人员的指示疏散,并注意余震发生。不要轻易返回受损现场,以防房屋延迟倒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Ny.*G@& @W#fui<<}Y (7) 地震后常常会有海啸等次生灾害发生,因此要远离海滩、港口以防海啸侵袭。
fEB195#@9 b~jIv:9T (8) 受灾人群应团结互助,发动自救和互救,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救灾同时,应严防歹徒趁机抢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