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2FlRoC^
q&&uX-ez5W
社會生活中的著名法則(下) sZwa#CQK q
#3O$B*gV6
五、零和遊戲原理 VVE
JE$
當你看到兩位對弈者時,你就可以說他們正在玩“零和遊戲”。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總會有一個贏,一個輸,如果我們把獲勝計算為得1分,而輸棋為-1分,那麼,這兩人得分之和就是:1+(-1)=0。 t R.>d
這正是“零和遊戲”的基本內容:遊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遊戲的總成績永遠是零。 ;Za^).=
零和遊戲原理之所以廣受關注,主要是因為人們發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能發現與“零和遊戲”類似的局面,勝利者的光榮後面往往隱藏著失敗者的辛酸和苦澀。從個人到國家,從政治到經濟,似乎無不驗證了世界正是一個巨大的“零和遊戲”場。這種理論認為,世界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財富、資源、機遇都是有限的,個別人、個別地區和個別國家財富的增加必然意味著對其它人、其它地區和國家的掠奪,這是一個“邪惡進化論”式的弱肉強食的世界。 aI;fNy/K
但20世紀人類在經曆了兩次世界大戰,經濟的高速增長、科技進步、全球化以及日益嚴重的環境汙染之後,“零和遊戲”觀念正逐漸被“雙贏”觀念所取代。人們開始認識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損人”的基礎上。通過有效合作,皆大歡喜的結局是可能出現的。但從“零和遊戲”走向“雙贏”,要求各方要有真誠合作的精神和勇氣,在合作中不要耍小聰明,不要總想佔別人的小便宜,要遵守遊戲規則,否則“雙贏”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現,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_7R
6%^
六、華盛頓合作規律。 "^ aSONz
華盛頓合作規律說的是:一個人敷衍了事,兩個人互相推諉,三個人則永無成事之日。多少有點類似於我們“三個和尚”的故事。人與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簡單相加,而是要復雜和微妙得多。在人與人的合作中,假定每個人的能力都為1,那麼10個人的合作結果就有時比10大得多,有時甚至比1還要小。因為人不是靜止的動物,而更像方向各異的能量,相推動時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觸時則一事無成。我們傳統的管理理論中,對合作研究得並不多,最直觀的反映就是,目前的大多數管理制度和行業都是致力於減少人力的無謂消耗,而非利用組織提高人的效能。換言之,不妨說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讓每個人做到最好,而是避免內耗過多。21世紀將是一個合作的時代,值得慶幸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真誠合作的重要性,正在努力學習合作。 *&5./WEOH
邦尼人力定律:一個人一分鐘可以挖一個洞,六十個人一秒種卻挖不了一個洞。 R2qz>kyyB
合作是一個問題,如何合作也是一個問題。 p
m<K6I
七、酒與汙水定律 1wE`kbC<
酒與汙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進一桶汙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汙水;如果把一匙汙水倒進一桶酒中,你得到的還是一桶汙水。幾乎在任何組織裏,都存在幾個難弄的人物,他們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把事情搞糟。他們到處搬弄是非,傳播流言、破壞組織內部的和諧。最糟糕的是,他們像果箱裏的爛蘋果,如果你不及時處理,它會迅速傳染,把果箱裏其它蘋果也弄爛,“爛蘋果”的可怕之處在於它那驚人的破壞力。一個正直能幹的人進入一個混亂的部門可能會被吞沒,而一個人無德無才者能很快將一個高效的部門變成一盤散沙。組織系統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協和容忍的基礎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壞者能力非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破壞總比建設容易。一個能工巧匠花費時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頭驢子一秒鐘就能毀壞掉。如果擁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會有多少像樣的工作成果。如果你的組織裏有這樣的一頭驢子,你應該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無力這樣做,你就應該把它拴起來。 #^_7i)=~
八、水桶定律 ^U^K\rq 1u
水桶定律是講,一只水桶能裝多少水,完全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這就是說任何一個組織都可能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決定了整個組織的水平。 cpH*!*S
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而劣質部分往往又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 *l@T
9L[M'
“水桶定律”與“酒與汙水定律”不同,後者討論的是組織中的破壞力量,而“最短的木板”卻是組織中有用的一個部分,只不過比其它部分差一些,你不能把它們當成爛蘋果扔掉。強弱只是相對而言的,無法消除。問題在於你容忍這種弱點到什麼程度。如果它嚴重到成為阻礙工作的瓶頸,就不得不有所動作。 RDeI l&
如果你在一個組織中,你應該: ('`mPD,
1、確保你不是最薄弱的部分; rcf#8
2、避免或減少這一薄弱環節對你成功的影響; K#N5S]2yb
3、如果不幸,你正處在這一環節中,你還可以採取有效的方法改進,或是轉職去謀另一份工作。 *c(J
4
九、蘑菇管理 MH]?:]K9V
蘑菇管理是許多組織對待初出茅廬者的一種管理方法,初學者被置於陰暗的角落(不受重視的部門,或打雜跑腿的工作),澆上一頭大糞(無端的批評、指責、代人受過),任其自生自滅(得不到必要的指導和提攜)。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一段“蘑菇”的經曆,但這不一定是什麼壞事,尤其是當一切都剛剛開始的時候,當上幾天“蘑菇”,能夠消除我們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讓我們更加接近現實,看問題也更加實際,而對一個組織而言,一般地新進的人員都是一視同仁,從起薪到工作都不會有大的差別。無論你是多麼優秀的人才,在剛開始的時候都只能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蘑菇”的經曆對於成長中的年輕人來說,就像蠶繭,是羽化前必須經曆的一步。所以,如何高效率地走過生命中的這一段,從中盡可能吸取經驗,成熟起來,並樹立良好的值得信賴的個人形象,是每個剛入社會的年輕人必須面對的課題。 dj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