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与同事一起回家,路上聊老年痴呆的问题。她说自己母亲家楼上有位老太太,老年痴呆了,儿子出门上班,
@ta?&Qf) A\C'dZ <N 她就在窗户边趴着招呼路过的人,说自己的儿子不孝,不给她吃饭,饿着她,让路人给她点馒头,还把系着绳子的篮子
>a9l>9fyY 5&qY3@I7l 从窗户里一点点放下去,再把装着馒头的篮子一点点拽上来,等她儿子回来,老太太装的与没事人一样。时间长了,儿
A`C-sD> yfq>, 子多少听到些流言蜚语,问自己的妈:“我对你不好吗?”老太太一脸无辜的样子:“很好呀。”“那你为什么说我饿
]BfR.,, )KE_
t^$ 着你?”老太太一付革命烈士宁死不屈的模样:“我没说,什么都没说。”再看老太太床底下,一床发霉的馒头。清理
q
u:To7 k5s ?lWH 出去,与老太太好好谈话,谈过话依然如此,老太太还是会在儿子上班之后向路人控诉、要馒头。
vXf:~G] >
Z++^YVE 同事年轻,才结婚,把这事当笑话讲。原来我听到这样的事情会义愤填膺,感觉一定是孩子单方面不孝造成的结果。
hfh.eL 9}XT'+`y 现在知道不能从表现看问题,很多事情有因就有果,就像草蛇伏线,灰延千里。身边有以自己为中心的父母,也有只活
*+~D+_, s7|3zqi 自己的儿女。儒家讲:君明臣贤,父慈子孝。要求双方都得好,各退一步。可惜实际生活中偏偏是一方礼贤退让,一方
_3U|2(E h60\ Y 8 得寸进尺。好媳妇遇到个恶婆婆,刁儿媳碰到个好婆婆。人都有老的一天,我既同情患痴呆症的老太太,也同情老太太
ni0LQuBp >p |yf.G 家上班的儿子。儿女都有自己的工作不能整天陪着老人,如果老人能站在儿女的角度想想他们赚钱的不容易,就不会见
TF)8qHy! u Hir(6Bt 人就说儿女多么不孝,把自己一个人留在家,如果儿女多体量老人怕孤单、寂寞的心情,给老人多些关爱,也许老人的
1t%<5O;R CKN8z 寂寞感会少一些。当然还有一种情况,父母年轻时付出最多关爱的儿女往往也是最不把父母当回事的孩子,这个多少有
2*YP"Ryh N&N 82OG 点因果报应,太多的溺爱只能造成自己搬石头砸自己脚的局面。
*JS"(. '( 2mq%|VG' 父亲的同学从北京回来了,大家聚在一起聊天。老人们都到了知天命的年龄。谈话中我发现一个现象,性格开朗,
sZEgsrJh wXcMt>3 豁达,看得开、想得开的老人,年轻时候事业上有过挫折,大起大落过,或者自己带过孩子,服侍过老人。因为曾经
<THUsY`3P& &@"w-M 起伏,所以他们能看穿人性;因为身体力行,所以知其苦乐,能够换位思考。这样看来,人生在世,最好把能经历的
H8<m9zDvl V^ Y*xZ 事情都经历一遍,即使过程中痛苦万分,难以忍受,一路走过所有的一切都会在岁月的沉淀下变成一份财富,这份财
hy=u}^F.C 7 BK46x 富能够帮助自己看淡名利,看清情谊。
h=Oh9zsz8 [ 此帖被笨笨牛在07-31-2010 00:4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