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news&MsgID=346734 r6MMCJ|G G%AbC" 《2000年大趋势》一书作者,曾任美国肯尼迪总统时期教育部助理部长的奈斯比特最近撰文分析人们的八个未来观念。摘要如下:
kHghPn?8] 9Zt`u,; 1.世上万事,不变的是多数
.
y-D16V RXp
w! 8月8日,亚马逊网络书店的书目中有56170本书的书名中含有“变”(change)这个字;11195本书的书名中有“企业变革”(business change)这个词;另外有2404本书的书名有“全球变化”(global change)这个词。
:uq\+(9 ^& t
Z 数不清的报纸、杂志及24小时新闻频道,几乎是把整个地球上的事物全翻过了一遍,鼓吹一切都在变化中。变得这么多又快,谁能赶得上?
`iAF
3: D9CaFu 没人赶得上。别担心。
h-#6av: 7$vYo
_ 移动电话通过上网来看电视;一脱衣服,浴缸就自动注水;饥肠辘辘时,冰箱门就自动打开……这些只是用另一种方式来做我们要做的事,让做事更轻松、快速、广泛与持久,但生活的实质并未改变。
qo90t{|c Pw7]r<Q 我们照样上学、结婚、生子、送孩子上学,尽管所谓的教改吹得沸沸扬扬,但基本的学习并未改变。家、家人与工作,是最大的常数。
:0j?oY~e <ro7vPKNa 在分辨实际与明显的变化、基本变动与一时流行时,请记住,在世界的历史中,多数事物是不变的。
J!v3i*j\ *8yAG]z 2.专注于现在,就能预见未来
8 S:w7Hr F3v!AvA| 靠着扫描地平线去探知未来,恐怕没什么帮助。最简单又实用的一个原则,就是专注于现在,这样就能预见未来;每一个考虑都要根据现在的情况。
+,TRfP
Fb B:;pvW] 如果你想找到世界上的关键事件,你就得从远处观察,而不要被一时的流行所蒙蔽。趋势本身不常发生变动,但是依附于其间的一时流行,却会激发变化,“五分钟热度”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
pMx*F@&nU ?wiCQ6*$ 揭开未来面纱的最佳知识来源是报纸。人说“报纸是历史的初稿”,形容得极贴切。看报纸,就好像先行阅读百年后的历史。当然,我们要看的不是个人意见,而是事件的记录与结果。
j9x<Y
] 0[NZ>7wqMZ 一个人在特定时间,只能注意一定数量的问题或议题;正如同一个社会在特定时间,只能处理一定数量的问题一样。社会对议题的筛选,就集体反映在新闻版面上。
&I+5 'RQ+g}|Ba! 要洞悉未来,需要掌握旁观者清的原则。
7a=gH2]& j ^j1 3.别将信息扭曲成自己想要的结果
VgG0VM
hYT0l$Ng 2006年1月28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一场演说中表示:“全球一定得努力创造一个干净能源的未来,以避免另一个冰河期的开始。”
* J7DY f fo*2:?K& 没多久,2006年2月4日,美国矿物管理能源报告公布:“北极熊的死亡强烈显示出全球暖化的影响,美国矿物管理局的研究人员指出,越来越多的北极熊溺毙,显示暖化效应已影响到北极冰帽。”在这些互相矛盾的论述与建议中,有时真不知该信谁的环境论点。
H1pO!>M
w;[NH/A^a 坏事往往更易流传。统计数字会变化,特别是灾害且各方政治力介入时,相关数字改变得更多。
QuF:p c z#rb*b 当灾害发生初期,高或低的死伤数字并不可信,最好是等到可靠消息。
\}u
Y'F '8RsN-w 2005年侵袭新奥尔良的卡特里娜飓风,最初死亡人数估计高达1万人,有的媒体甚至报道最后死亡人数能高达10万人。如今我们知道死亡人数是1000人,够吓人的吧。
c)TPM/>(p UqFO|r"M 人类的天性,往往就是将信息扭曲成自己想要的结果。
dUeN*Nq&(, 2\A$6N;_ 4.不争对错 豁然开朗
E"\<s3 KQaxvU)L 许多人都尝试去解释爱因斯坦的天才。
dh`K`b4I
{7"
Q\ 哈佛智商专家贾德纳相信,爱因斯坦发现了这么多的大自然秘密,是因为他从未失去赤子之心,并称他为“恒童”。
q1
$N>;& xaq-.IQAM$ 当然,爱因斯坦并不担心他的理论会不被认同。他在1911年写信给他的同事朱立尔斯(William Julius)提到:我相当清楚自己的理论是建构在一个薄弱的基础上,我所选择的道路可能是错误的,但不试怎会知道呢?
]_mb7X> uB]7G0g: 如果你觉得就快要有重大发现时,一定会急于证明自己是对的。但鞭策爱因斯坦的是他那想发现的热情,而不是要证明自己是对的。
$k@O`xD,q |C;=-| 人人都想证明自己是对的,父母是对的,老师也没错,老板更是英明。
;v)JnbsH} W+aP}rZm: 我们都见过夫妻大吵大闹,争的就是谁对谁错,但争议的问题本身往往被忽略掉了。
?>D+ge G6q
}o)[m) 若是你能抛开偏执,就能感受到正面心态带来的力量,宛如走在开阔的大地上,视野更广,行动更自由。
1b
`1{% Zw
26 5.未来像拼图 看谁善联结
F 5bj=mI zH?! 历史学家往往以事件的直线序列做为基础,按部就班地解释历史。然而,过去、现在与未来,它们是以交互渗透的方式呈现的。
ITE{@1 gq4Tb
c
oA 天才往往从细节着手,这些细节许多人都看得到,却无法加以联结。爱因斯坦就是一位善于发现与联结的个中好手。
l[mWf =\&;Fi] 柏林历史学家,同时也是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所长的瑞恩博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许多人说爱因斯坦凭空创造相对论,但其实,他不过是捡现成的罢了。”但这并不会损及爱因斯坦崇高的学术地位。
oo/qb`-6 6"LcJ%o 瑞恩接着说:“问题是,他为何就去捡那个现成呢?
DbBc
Q% =1FRFZI!j 说穿了,从来没有一个时期的物理理论,像爱因斯坦活着的时候那样百花齐放;但是,没有爱因斯坦的慧眼,那些隐蔽的理论也是很难被发现的。”
iW]j9} t I+%[d^, 未来,是结合了可能性、方向性、各种事件、曲折过程、进步与惊奇的集合体。
}WC[$Y_@ 7Utn\l 如果我们想预知未来的模样,那就没道理把拼图放在一条直线上。我们必须找到互相吻合、交杂与联结的各小块。是你自己,决定了未来图像的大或小。
}>pknc? KVoS
C@w 6.克制一下 别跑得太靠前
'%s.^kn 7{e
4c 当新的突破与发明被提出,既定的知识被挑战与质疑时,肯定会出现飞短流长的妒忌现象。日本人说得直接:“站着的钉子就得挨锤子打。”
sQUM~HD\a [i21FX 达尔文在1838年发展出“物竞天择”说。他深信自己的进化论,但也相当清楚物种的变异理论与想推翻政府的激进民主分子,有一定程度的关联性,一经发表恐将引发社会动乱。因此他从容不迫地仔细研究,直到发现足够证据。
4
x=v?g& GfxZ'VIn 一开始先在几个密友间流传讨论着他的发现。他以精密的研究过程,验证出最佳的研究成果。1858年6月,他听说华莱士也有类似发现时,才迫使达尔文发表他的理论。隐忍不发20年后,《物种起源》一书终于在1859年11月22日问世。
a+[KI 9|^2",V 即使是最有才华的领导人,也要有人追随,才能实践其想法。如果我们带着自己的愿景跑到太前面,把其他人远远抛在后面的话,那我们一切努力将白费。
:KSV4>X[%a ~WeM TXF>y 你要走在多前面才适合,并不容易计算,而且会因状况不同而有差异。在政界,你得走在前面,向追随者展示你。公司领导人则只需稍微走在前头一点就行了,他们必须以务实的态度处理公司业务。
<$A fy>{QC\ 那些想揭示未来的人,几乎都犯了跑到太前面的错误,稍微克制一下,别冲太快了。
p,5i)nEFj . oF
&Ff/[ 7.预期的事往往延迟发生
v+W&9> e8>}) 电话、电影及收音机等新科技的故事,并没有多大差异。19世纪70年代,贝尔与葛雷分别设计出可用电讯传送谈话的装置。
vjbASFF0= -]N
x,{ 到了19世纪80年代,全美约有48000部电话;电话用户的增长极为快速,到了1910年,大约有550万部电话使用贝尔系统;到了1924年,已经有1500万具电话在使用。
lLX4Gq1 &n}]w+w 但是从19世纪末电话刚问世算起,几乎花了20世纪整整100年,欧美地区才将电话普及。后续产品加速了电话的推广,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A)在1939年推出的“影像电话”,在当时实在是太前卫了,一直到最近几年大家才接受手机的影像屏幕。
e&|'I"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