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以暴力冲突中,“报复”是使用最频繁的字眼之一。 DUu:et&c1
6月28日,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发起了代号为“夏雨”的大规模军事行动。起因是,25日,几名巴武装人员借助一条长800米的地道,潜到一个以军哨所外面,打死了两名正在值勤的以军士兵,又把另一名士兵挟为人质。在经过48小时等待之后,以总理奥尔默特下令,发动了他就任总理后第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以军坦克隆隆开进加沙,摧毁电子设施,加沙城一片黑暗,80多名哈马斯阁员和立法委员被抓,总理哈尼亚在加沙的办公室被炸成一片废墟。 ?F[_5ls|]
oupWzjo
就算是巴勒斯坦武装分子首先挑衅,以色列的军事报复也似乎太过夸张了。但,这一点也不奇怪。 lW#2 ox
cOpe6H6,bz
“你打一拳,还你十拳” 5,f`5'$
1:T"jsWw
说以色列人的报复心强,一点都不过分。人们常说,你打以色列人一拳,它往往要还你十拳。身为犹太人的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也说,以色列在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总是做出强烈的反应。以色列出手之狠,常令人咋舌。 Wkk(6gS,
!fAvxR
说起以色列人的报复,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其对制造慕尼黑奥运会惨案的巴勒斯坦“黑九月”激进分子的拼死追杀。1972年8月,第20届奥运会在西德慕尼黑召开。9月5日凌晨,八名全副武装的巴勒斯坦激进分子闯入以色列代表团驻地,劫持了九名以色列运动员和两名教练作为人质,要求以色列释放被关押的256名巴勒斯坦政治犯。由于谈判未果,以色列在营救人质的行动中,虽击毙恐怖分子,但九名以色列运动员也全部遇难。惨案发生后,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很快组织了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经过几年的追杀,参与慕尼黑行动的“黑九月”分子被一一除掉。 yc7b%T*Y
|-/@3gPO
不要给以色列人以口实。这是巴勒斯坦人在几十年与以色列人对抗中总结出的血的教训。因为一旦被以色列人抓住口实,他们往往会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力量进行报复和反击。正在进行的“夏雨”军事行动就是一例。 x{w|Hy
jMI30
还有,2004年上半年,为了报复哈马斯的自杀式袭击,以色列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相继定点清除哈马斯领导人亚辛和兰提西。这一举动也让不少人瞠目。 F
^Jz
{RI^zNgs[
一个输不起的国家 Q
Rr9|p{
{*hFG:u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前,一名以色列高级将领在做动员时说:伙伴们,如果我们打不赢,我们已没有地方可退。 N@<-R<s^
(
EJ1g^|"
有人说,以色列在建国后的历次战争中只要输过一次,今天的以色列国将早已不复存在。此话不假。早在今天的以色列国建立之前,国际社会曾提出过几个建国方案,包括在今天的乌干达建立犹太人的独立国家,但均被犹太人拒绝。犹太人坚持要回到巴勒斯坦地区,因为他们是“上帝的选民”,巴勒斯坦是他们的“应许之地”。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建立。 #| gh
sXPva@8_
根据以色列的版图形状,人们把它比作插在阿拉伯脊背上的一把尖刀。从此也开始了阿以两个民族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生死较量。 mGDc,C=5:
lj&\F|-i
以色列建国之初,与阿拉伯世界的力量对比之悬殊,让人感到它简直不堪一击。 Kzq^f=p
4pXY7+e
2'
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第一次中东战争。阿拉伯联军大兵压境,刚刚建立的以色列国,没有军队也没有武器,许多回归的犹太移民刚刚下了船,经过两天的军事训练,就扛枪上了前线。最终,以色列扭转了颓势,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此后几十年间,以色列军队在世界军事史上创造了“战无不胜的神话”。倒不是因为以色列军队着力追求这样一种战争境界,而的确是因为它输不起。 !WlL RkwO
AtHkz|sl
这样一种心理,也是以色列建国以来历届政府决策的基础。不管是当年的沙龙,还是现在的奥尔默特;不管是被称为鸽派的工党,还是以强硬著称的利库德集团。以色列政府的任何决定,都是以是否有利于国家安全利益为基本判断标准,而不管它是否符合国际法、是否符合联合国决议。以色列开国之父本—古里安就说过:“不要怕联合国做出什么决议和国际舆论做出什么反应;一切的一切不是取决于联合国说什么,而是取决于以色列做什么和怎么做。” o?M ;f\Fy
=eW4?9Uq
在以色列肆无忌惮的报复和强硬政策背后,是其顽固坚守的一个国家信条:生存安全第一。因为,以色列输不起。 #X*);cn
Y}.f&rLe
难以摆脱的忧患意识 Gy
["_;+xU
1nvT={'R
生物有基因,文化也有基因。文化基因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 ^2rj);{V
Er@x
rhH
如果说现实的生存威胁使以色列总是感到危机四伏,那么5000年漫长历史中的种种不幸遭遇所铸就的难以摆脱的忧患意识,沉淀为一种文化基因,在犹太民族中代代相传。 8irTGA
{ GCp5
犹太民族历史上有几次大流散;几度失去家园,流落他乡;因为没有自己的国家,寄人篱下,遭人白眼,蒙受耻辱,并遭受了历史上空前绝后的种族大屠杀;在建国的第二天,就受到战争的威胁,本—古里安总理的建国宣言,成为了战争的动员令;处于阿拉伯世界包围中,阿拉伯人宣示要把犹太人赶进大海、让以色列国在本地区消失。 "\;n t5L
v.:Q& ]
每年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日,以色列全国都要鸣笛三分钟,街上的所有车辆停驶,所有行人驻足,以此对死难者表示哀悼,让今人记住历史。纳粹将犹太人的记号烙在他们的身上,而大屠杀的惨痛却深深地烙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心里。 ;DZj.|Sj+
rBL2A
每年的逾越节,犹太家庭总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无论老幼,共同诵读经书《哈加达》,重温犹太人在埃及被奴役的遭遇,以及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的历史。 Pr%Kc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