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集讲到,刘备思贤若渴,真诚地来请诸葛亮,于是三顾茅庐成为一段千古佳话,而他们在草庐中的对话,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隆中对》。从古至今,学者们大多对《隆中对》中的精辟见解表示非常推崇。可有人说,“隆中对”就是诸葛亮写给刘备的一封求职书,未免有纸上谈兵的嫌疑。那么诸葛亮究竟想在“隆中对”中表达什么呢? “隆中对”打动刘备的究竟是哪一点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分析隆中对策的奥妙之处,《易中天品三国》之“隆中对策”正在播出,敬请关注。 d[
gl]tj9
3L>IX8_
易中天: gO?44^hMe
Pz_Oe,{.I
这一集我们讲《隆中对》,什么是“隆中对”呢?所谓“隆中对”实际上是刘备和诸葛亮在隆中的一次密谈,《三国志》说得很清楚:“因屏人曰”,也就是把其他的闲杂人等,甚至我估计连关羽、张飞都离开了那个密室,只有刘备和诸葛亮两个人谈,刘备就提了一个问题,刘备说: !v|IS
yK
5/><$06rq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Nil}js27
F t&+vS
这是刘备的提问,这段话历来不太被人注意,认为这不过是一番套话,一个帽子,就像我们现在写文章一样,穿鞋戴帽,要有一个起头。其实这段话是有意义的,就说开头这十二个字:“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就是现在我们汉王朝这个政权已经很危险了,曹操这个奸臣掌握了国家的政权,而我们的皇上实际上是在落难。这段话刘备是必须说的,这是他的身份决定的,因为他是所谓“帝室之胄”,就是他是以刘家的宗室、后代这个身份来参加这一轮角逐的,他必须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表明自己心系王室、心忧天下的这样一个政治立场,保证他政治上正确,这样他提出需要诸葛亮来帮助他的要求才能够得到理解,才能够得到同情。 *hhmTc#
M5L{*>4|6
接下来的那么一段话也不是空话,这段话的意义在于说明情况,宣示决心,表达诚意,提出问题。什么情况呢?就是我“智术短浅,遂用猖獗”;什么决心呢?“志犹未已”;这样才提出了“君谓计将安出”,请足下说说看,我该怎么办呢?他这样一番心意,诸葛亮当然是理解的,也是同情的。而且诸葛亮也非常清楚地明白刘备提出的关键问题,“君谓计将安出”,不是说主上蒙尘,我们皇上现在日子不好过该怎么办,而是我刘备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一直寄人篱下,颠沛流离,成不了大事,该怎么办?所以诸葛亮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从“奸臣窃命,主上蒙尘”说起,他回答他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是什么呢?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当今天下的形势,他说当今天下的形势是什么呢?是 j-@kW'K
!\ND(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kK>X rj6
<Q< AwP
什么意思?就是自从董卓作乱以后,各路诸侯分封割据,抢占地盘,我们大汉王朝已经到了一个大家都不管皇帝死活,只管自己抢占地盘的时代,就是这样一个形势。在这样一个形势下,我们该做什么呢?很清楚,我们也得抢占地盘。因为不管你的政治理想、政治抱负、政治目标是什么,是实实在在的真的要保卫我们当今皇上呢,还是为了实现个的野心,不管你是什么目标,也不管你是什么抱负,总之都有一个前提,必须有一块根据地。 5X.ebd;PT
zSTR^sgJ
在刘备和诸葛亮这一问一答当中,是很有文章的,而诸葛亮对刘备提问的回答是非常实在的。我们很多人崇拜诸葛亮,在我看来是没有崇拜到点子上,诸葛亮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条就是他的务实精神。刘备他处于那样的一种身份和立场,他必须从“奸臣窃命,主上蒙尘”说起,但是诸葛亮作为一个政治家,在两个人在密室里密谈的时候就不要再讲这些套话了,就得来点干货,干货是什么?咱也弄一块。
%V G/
Pf_F59"
* 在隆中的对话中,诸葛亮开篇就给刘备吃了一个定心丸,指出了刘备当时的问题关键所在,就是刘备必须有一块自己的根据地,才能实现个人的理想。这显示出了诸葛亮的务实精神,因为只有有了根据地才能谈得上恢复汉室。可是寄人篱下的刘备该把哪里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呢?他有什么资本来获取自己的根据地呢? ,*id'=S
6(&Y(/
下面的问题就是,刘备一直是颠沛流离,寄人篱下,要啥没啥的,也能弄一块?诸葛亮说能,为什么呢?他说你可以看看曹操嘛,他说: #EO1`9f48x
Lz9#A.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Cpp?DW_
G`h+l<
你想想当年曹操和袁绍两个比,曹操名微而众寡,名声没有袁绍大,人马没有袁绍多,但是最后怎么样呢?曹操把袁绍干掉了,什么原因呢?一个叫做天时,一个叫做人谋,也就是说诸葛亮用这样一个事实告诉刘备:成事在天,谋事在人。看你会不会“谋”,如果会谋,那么现在你这个情况,你就好比当时的曹操,曹操就好比当时的袁绍,曹操能够以弱胜强,你刘备也可以以弱胜强啊,强弱它不是绝对的,也不是永恒的,强弱是矛盾的对立双方,而我们知道辩证法怎么告诉我们的呢?就是矛盾对立的双方无不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弱者可以变强者,强者也可能变弱者,条件是什么呢?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M6|I6M
<
Z [Xa%~5>5
这个道理讲清楚了以后那还不解决问题呀,下面诸葛亮再实实在在地替刘备谋划,怎么人谋呢?那我现在就给你谋一谋,我们来看一看当今天下的形势。我相信当时密谈的时候恐怕是有一张地图的,我们现在也来看看这个地图,北方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北方原来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州是袁绍的,兖州、豫州、徐州三州是曹操的,现在曹操已经把袁绍灭掉了,这一块地方是曹操的。那么曹操这个地方你能不能去打他的主意呢?诸葛亮说不行,为什么呢?他说: x+5p1sv6
+YY8h>h
j
“今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m@U!X
cc=gCE
这个太厉害了,政治上正确,有一面在当时看来正义的旗帜,保卫皇帝,力量又强,这个我们不能去跟他正面交锋。那么再看下面东边,江东地区,这块地方怎么样呢?诸葛亮说: pcS+o
UM%o\BiO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rsNf$v-*
FwAKP>6 *
这个地方已经经过父兄三代的经营,政权非常稳固,这个地方我们只能跟他联合、联盟,也不能打他的主意。那么可以打主意的地方呢?两个地方,第一个是荆州,我们来看看地图就知道,荆州这块地方有多大,荆州当时号称七郡,也号称八郡,因为它当中有一个郡,章陵郡是有时候设有时候废的,但是七个郡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这个地方我们看看地图,按照诸葛亮当时的说法是,它的北面是汉水和沔水,它的南面是现在的广东、广西,它的东面是现在的江苏、浙江,它的西面是现在的重庆、四川,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英雄用武之地,这是个好地方。更好的是什么呢?其主不能守,这个地盘的主人他守不住,所以诸葛亮说: >cMd\%^t
0X|_^"!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c~,23wP1
le)DgIT>=
这个地方就是天准备送给你的,要不要啊?这是明知故问,刘备这个时候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随便给他个地方他都得要,何况是荆州这个好地方还有不要的?所以不需要回答,这个设问是不需要回答的。 AnsjmR:Jv
b8KsR=]4I
接着再往下讲,另外还有一个地方益州,来看看地图就知道,益州这个地方也很大,当时的益州包括什么呢?包括现在的四川、重庆和陕西南部的一部分,就是汉中,就是汉中、巴郡、蜀郡等等这些地方都在当时的益州这个范围之内,尤其是汉中平原和成都平原,这两个地方诸葛亮说是“沃野千里,天府之土”。我们现在都知道成都平原那是天府之国,而且四面是山,当中一个平原,沃野千里,四季常青,物产丰富,易守难攻,而且当年高皇帝刘邦就是在汉中平原发迹的,他封的汉王嘛,所以诸葛亮说这也是一个好地方。这个地方现在属于谁呢?蜀这个地方属于刘璋,汉中属于张鲁,这两个人都不行,都不是好领导,所以这两个地方的人叫做“智能之士思得明君”,都盼望着有一个英明的君主去领导他们,那意思说这地方也是天准备送给你的。 .Ce8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