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中国留美女博士 纳米研究大突破
admin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03-04-11   

中国留美女博士 纳米研究大突破

            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生、中国学者黄昱,在纳米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研究出经济实用的分子电路。

多家国际著名大公司对她的发明“情有独钟”,其中包括因特尔公司。一些国际学术界人士认为,这一突破性成果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在微电子领域,科学家已经能运用纳米技术成功的制作极微小的分子线,其宽度只有用分子大小来测量。但是如何把这些微小的线组装成应用电子器件,其过程不仅要价格合理,而且要容易组装成微电子元器件,仍是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正在美国哈佛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的黄昱与其同行经过三年潜心研究,终于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来自福建的黄昱是中国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1999届毕业生,当年到哈佛大学。

获选十大科研突破

她成功地利用液体流向的动力将这些无数的且小到只有十亿分之一米的分子线排列成约毫米级的长度,再通过改变液体流动方向,使其互相交错的排列形成电路和电子器件。这项工作为制作复杂的微电子仪器奠定了基础。10亿分之一米等于一纳米。

这项创造性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权威的学术刊物《科学》杂志评为“2001年度十大科研突破”,黄昱也因这项发明成为2002年美国学院发明奖六名获奖者之一。

黄昱发明的操作方法是把硅、磷化镓、氮化镓和磷化铟为原料的纳米线悬浮在乙醇溶液中,然后使这些溶液流过微细孔道,就象原木在河流中顺着水流方向排列成行一样,这些纳米线随着液体的流动方向而排列成统一方向层次。液体流动得越快,其排列就越整齐。然后通过改变液流的方向使另一组纳米线排列在与第一组不同的方向上。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互相交错的电路结构。

在过去的十年中,提高电脑运行能力主要依赖于把越来越多的电路组装到芯片上,这意味着电子器件尺寸越来越小,其组装程序也越来越困难。

黄昱课题组的成果不仅能使电脑的运行能力远远超过目前的工作负荷,而且由于体积极小,这项技术具有经济、省时和可大面积运用的优点,很可能成为下一代的精密仪器的组成部分。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