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嵘:社会转型下的绝望
5uf a
:]c3|J
2010-4-14 8:50:00 来源: 南都周刊 浏览量: 3864 跟帖 3 条 h~26W
Lf.
要让潜在的郑民生们不再恐惧,以社区为代表的社会支撑建设,要提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来。 _U0f=m
aT<q=DO
图/刘庆元 S$3JMFA
>+waX"e
于建嵘,社会学者,中国社科院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R3!t$5HG
7.T?#;'3
一个正常的社会不可能避免出现反社会的杀人狂,但一个不健康的社会将会促使更多的人走向这条道路。因为个体的力量对抗不了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各种问题,这类行凶者产生了绝望,从而诱发反社会行为。要让潜在的郑民生们不再恐惧,以社区为代表的社会支撑建设,要提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来。
_6Ha
HThcn1u~^b
南都周刊记者_齐介仑 北京报道 :LTN!jj
7KPwQ?SjT
没缘由的发泄是最恐惧的发泄 KG@8RtHsQ
-hV*EPQ/
南都周刊: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南平血案有什么特点? V1?]|HTQcT
.ByuN
于建嵘:我们研究社会事件,一般将其分为群体和个体两类,南平血案属于后者。 <Qq*p
ca}2TT&t
此种个体事件大概又可分为四小类: oE~RySX
/> Nt[o[r
第一类为自卫性抗争,最典型的是邓玉娇。邓玉娇案件的发生背景是怎样的呢?有人侵犯她,她出于自卫而反抗,最后杀了人,引起很大反响,民间称这种人为英雄; Tr|JYLwF
\1`O_DF~o
第二类个体事件是自残型维权,最典型的是唐福珍,成都自焚的女企业家,老百姓很同情她。这种自残型维权出于何种心理呢?我对付不了你,那我对付我自己; P$sxr
i?gSC<a
第三类是报复性攻击。以杨佳为代表,更早几年的马加爵也属于这一类,杀了很多人。这类攻击者,有一个目标。比如马加爵,他杀的,是自己的同伴和同寝室的同学,之前因为打牌等问题,马与他们有过不悦的经历。而杨佳,他针对的是一类人,就是警察。 @6d[=!9
m6
8*y;#
第四类个体事件以南平郑民生为代表,他与前三类都不一样,我把该事件定义为宣泄性报复,他的报复没有明确目标。 [V!tVDs&'o
m4& /s
最近几天,有些媒体描述郑民生案件的时候说,他攻击的小学是一所贵族学校。我不赞成这种说法。南平案件发生后的第二天我就到了福建,真实的情况并不是这些媒体讲述的那样,它也并不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贵族学校。 Ug`
djIL
2Hdu:"j
我了解的情况是,这个学校就是一般的实验小学,充其量也就比普通小学稍微好一点点。而且,这所学校与凶手郑民生之间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不是说这所学校校长得罪他了,或者他之前医院院长的儿子在这里上学了,都不是,郑民生杀人是没有任何目标的,他完全是一种反社会性宣泄。现在看来,郑民生杀人,不只造成了福建当地众多家长的恐惧,他造成的是整个社会的惶恐。我在福建与当地人聊天,他们说,哎呀,这将来怎么得了呢。 RyN s6
b2]Kx&!
南平案件投射出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谁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这把刀会落到自己的头上。如果每个人对社会有了不满,都要发生这样一个反社会心理和行为,那是不可想象的。 fatf*}eln
f-d1KNY
南都周刊:为什么郑民生会产生这种无目标发散性的报复行为? `kr?j:g
{U1m.30n
于建嵘:现在有人说,他杀人是为了引起整个社会对他的注意。其实,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他的问题,是一个反人性反社会的问题。假若我们不能认识到郑民生问题核心的话,那么,日后我们当中的每一个都有可能遭殃。 uocGbi:V';
HqTjl4ai
没有缘由的发泄是最恐惧的发泄。南平案件之所以发生,在我看来,是我们整个社会心理结构出了问题。但我要强调,一定要认识到郑民生作案的反社会性。郑民生的行为,没有任何可同情、可原谅、可赞扬的,没有。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要说,哎呀,他只是杀错了人,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l]cFqLp
vj*%Q(E6Pt
有些媒体总在说,他多么贫困、多么弱势,而且找不到老婆、体制对他不公,等等。好吧,这些问题是不是存在呢?即便存在也无妨,大家一定要认识到,这种行为发生的机理是,他的心理结构上变态了。 W l16`9
CJ%I51F`X
绝望的根源多是规则的不确定 cFv8 Od
yBRC*0+Vy
南都周刊:仅仅从个人心理、精神疾病的角度分析郑民生的行为,是否站得住? x :7IIvP
rbQR,Nf2x
于建嵘:我们暂且不论郑民生有无精神病。仔细分析他这个人,首先可以看到,他有一种对自己前途的不确定感,而这种对未来的迷茫,则是因为我们社会规则的不确定。在不规则的权力面前,所有人都是弱者。 4sM.C9W
_wOt39e&
郑民生觉得别人看不起他,他要开诊所也开不成,等等,于是他认为,有人在故意卡他,而他又将这所有不顺利,统统归结为规则对他的不公平。最终,他为反抗这种规则做出了这样一件泯灭人性的事情。 }i2V.tVB-
aP`P)3O6)1
规则的不确定往往给人们造成某种恐惧心理,对未来的恐惧,在某些人那里可能表现为懦弱和平庸,而在另外一些人那里,可能演变成仇恨,而由恐惧而产生的仇恨则是散发性的。举例来说,两个人发生冲突,你打了我,我仇恨你,当然我的仇恨是有原因和目标的,而且我要想办法对付你,郑民生的仇恨与此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他是反社会的。 '!$%> ||S
Th[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