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B`5:
东方既然提到能否吃血,我也想过同样的问题,简单查了一下。 #ZF|5r +
*\:u}'[
《圣经》利未记第17章第10-16节 7S 1
Y)
成书时间:公元前1446-1406年 rEs,o3h?po
|Pwb7:a3
10凡以色列家中的人,或是寄居在他们中间的外人,若吃什么血,我必向那吃血的人变脸,把他从民中剪除。11因为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我把这血赐给你们,可以在坛上为你们的生命赎罪。因血里有生命,所以能赎罪。12因此我对以色列人说:你们都不可吃血,寄居在你们中间的外人,也不可吃血。13凡以色列人,或是寄居在他们中间的外人,若打猎得了可吃的禽兽,必放出它的血来,用土掩盖。14论到一切活物的生命,就在血中。所以我对以色列人说:无论什么活物的血,你们都不可吃,因为一切活物的血,就是它的生命。凡吃了血的,必被剪除。15凡吃自死的,或是被野兽撕裂的,无论是本地人,是寄居的,必不洁净到晚上,都要洗衣服,用水洗身,到了晚上,才为洁净。16但他若不洗衣服,也不洗身,就必担当他的罪孽。 ,Q >u
N
4k<4
=E
关于能不能吃血,是这次从我妈煮肉汤的程序中,开始思考的。 H?UmHwwE
5\RKT)%X
她说:“肉煮开的第一遍水要倒掉,脏,看那水面浮上来的泡沫,都是不干净。” 4AzS~5S
我坚持说没关系,有一次就没倒掉,只是捞了捞那些泡沫。 gmy_ZV
U'
结果被我妈说味道还是不一样,叮嘱我以后一定要倒掉。
'mG[#M/Y
Y <Ta2H
我就开始想,那些浮上来的棕色泡沫不就是血么? WX]kez{<uP
我妈没读过圣经,她的生活知识怎么跟圣经里不能吃血的规定相似呢? cm]8 m_!
t&H) :P
我又想,为什么炒肉不用先用滚水焯一下,去血,再炒呢? e{c%o;m(
以下是我差到的一些资料。 h#'(UZ
<~vamim#K
............................................................................................................................ [6)`w
i
为什么禁止吃血? ES}@mO
J{\S+O2,*
回顾历史,我们知道无论欧洲或者亚洲,自古以来人们都以为喝最凶猛之动物的血,对人的健康十分有益。日本人在北海道的冰天雪地里围攻巨熊,杀死后大碗喝着温热的熊血,认为是最好的补品,直到现在,仍然如此。中国人相信鹿血是上好的补品。自从汉朝开始,皇帝就设有鹿苑。清朝咸丰皇帝﹝Emperor Hsien Feng,即清文宗(1831-1861),爱新觉罗·奕诉,1850-1861年在位﹞害怕英法联军进京,逃到河北省承德“避暑山庄”(the mountain resort, Chengde, Hebei, China)后,肺结核病大发,他就天天喝鹿血,也无济于事,直喝到一命呜呼。在民间,自古以来,“歃血为盟”(Blood Brotherhood,大多用鸡血,有的用尖刀割开自己的手腕,将血滴入酒内等),以表示互相忠诚。如《三国演义》(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中刘备、关羽和张飞的“桃园三结义”(Oath of Brotherhood in the Peach Garden);1935年5月20日,中国红军长征过大渡河之前,刘伯承元帅(Marshal Bo Cheng Liu, 1892-1986)和少数民族彝族咕基家族(原西康,今四川冕宁县)首领小叶丹(Xiao Ye Dan, 1894-1942)歃血结义等。所以,人血和动物的血,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都伴有神秘的色彩。76 lLyMm8E%pZ
doVBV Tk^
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思想观念里,血差不多是最有营养的东西。所以,人们常常以大吃血予补血,什么动物的血都吃。可是,现代医学和生物科研表明,血是很难消化和吸收的东西,并且几乎引起所有疾病的病因,都可以从血液里检查得到。许多患有疾病或携带病菌、病毒的动物,我们不可能每只都彻底检查,吃了它们的血,患病危险度是非常高的。因为有些病菌、病毒非用超过100度的温度不能杀死它们。然而, 神在《圣经》里早就为以色列人立下了律法:“你们都不可吃血,寄居在你们中间的外人,也不可吃血。凡以色列人,或是寄居在他们中间的外人,若打猎得了可吃的禽兽,必放出它的血来,用土掩盖。”
O0';j!?X
I
WsB$T
世界上有一些污秽人的食物、事物存在,也有一些被歪门邪道搀杂的道理,更有一些被邪灵欺骗、迷惑、更改、混杂的知识,这些常是我们人的肉眼看不见的病毒或细菌,惟有在 神开恩赐予的敏锐灵眼才能看得见。 神教导我们要远远离开它们。因为它们与我们无益,且是非常危险的。但愿我们存有一颗单纯仰望、遵行 神话语的心,好让我们从中得益处。 Cddw\|'3
`A$yF38!
............................................................................................................................ mEr
*n
pZ%/;sxYa
看完我觉得有道理,血液里面其实充满了病菌病毒,艾滋病不也是通过血液传染的么? asmMl9)(`
我前阵子过敏,想要查过敏源,其方法是抽血,结果在血液寻找到螨虫,屋尘,某花粉等等。 T6%*t#8r
人况且如此,动物的血不是更加充斥了各样不洁净的东西? *5.s@L( VU
=H3 JRRS
关于炒肉不用焯过去血,我想就是因为油温高过100度,大多数病菌、病毒能被杀死,所以安全一些吧。 OGrp{
s
N:\I]M
D />REC^
关于为什么不能吃血的属灵意义,就是11节讲的, N1zB;-0t
“因为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我把这血赐给你们,可以在坛上为你们的生命赎罪。因血里有生命,所以能赎罪。” srO{Ci0
Tg)Fr)
以下是查到的资料。 d]$z&E
|:L<Ko
(一)血里有生命的科学根据 _:?)2 NV
K{t7_i#tv
当我们翻开有关科学史时,100多年前,中外生物、医学界和普通大众都认为,人的生命是在头脑或者在心脏。 %AXa(C\1
Cd"O'<^Sb
对人进行输血治疗某些疾病,欧洲从14世纪就开始出现,当然,死亡者众众。1492年,罗马天主教皇英诺森13世(Pope Innocent VIII, 1432-1492)病危,群医束手无策。生活在意大利米兰的一位犹太人医生(an unnamed Jewish physician)建议,直接向教皇输入人血可以救治,但必须是童男的血,才是最神圣洁净的。他残忍地割开三个十二、三岁男童的动脉血管,让鲜红的血液流入铜质的器皿。三个男孩子抽搐着一一死去,惨不忍睹。然后,卡鲁·达斯医生在血液中加入名贵的药草,用手工制造的粗大注射针头,将血液输入教皇的血管中。教皇立即感到胸闷窒息,慢慢死去。77大家熟知的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总统(USA ex-President George Washington, 1732–1799),在他病危时,被当时围绕在他身边的全国知名群医建议采用放血治疗,华盛顿总统在第四次被放血疗法之后离开人世。用今天的医学角度看,他是因为失血过多而致死亡的。可是,那几乎是当时医学界拥有的最高知识啊! JrQ*.lJj
?_(0cVi
中世纪,欧洲人以为人体内的血液从头部产生,流向身体末梢就完了,然后又是新的血液往下流,根本不明白血液循环的医学科学道理。直到1616年,英国著名医学家威廉·哈维医生(Dr. William Harvey, 1578-1657)用动物实验的方法阐明了血液在体内的循环方向和运行途径。他对心脏进行了长期的研究,1628年他首次发表了著名的论文:“动物心运动的解剖学研究”(On the Motion of the Heart and Blood in Animals),从那时起,人类才真正知道血液在动物体内是通过心脏循环不息地回流的科学事实。他告诉人们,心脏就象一个泵,使血液从动脉血管输出,再由静脉血管回流。每个人有血液4千至5千毫升,比重在1. 06左右。现在我们知道,血液里含有60多种成份,如氧、无机盐、激素等。他在1651年又发表了《论动物的生殖》(On the Generation of Animals)大作,详细阐述了胚胎学的原理。他的这些伟大发现,澄清了人们长期以来对血液和生殖的错误观念,引起了当时整个医学界极大的震动。在医学研究领域里,威廉·哈维是首先用定量分析法和观测法的医生,他是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是一个伟大的生理学家。78 k2_ "
#ZeZs 31
到了17世纪,医生们才开始对人输血。当时的人对羊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可能是那时的人想象羊的血比较纯净、纯洁并且绵羊比较温驯等缘故吧。外科医生就用羊血输入人的血管来治疗某些疾病,居然有人活下来,它治疗了一些严重贫血的患者,但不少人却因此死去。成功率不到百分之十。从17世纪保存下来的油画上,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羊血对人输血的情景:一头健壮的公羊被捆绑在凳子上,颈部的毛被剃光,割破的颈动脉内插有5根管子,羊血不断流出来。管子的另一头是较细的针孔,刺在病人腕部的血管中。羊在高处,病人在低处,羊血就向病人的血管流去。许多病人往往猛烈窒息,血液也往往凝聚,不得流通,羊和人一起死去。死亡的人数越来越多,以致当时法国巴黎的宗教法庭不得不出来干预并发布命令,禁止输血。于是,人们又回到喝血的老路上去,喝的大多是羊血,均无显著疗效。 q --NLm@;
6rF[eb
1875 年,德国莱欧普蒂纳科学院院士、格拉夫瓦尔德大学生理学院主任、著名生理学家、血液移输和血液凝集现象研究的先驱者列昂纳德·兰多伊斯教授、医生(Prof. Dr. Leonard Landois, 1837-1902;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of Physiology at University of Greifswald; member of the German Academy of Sciences Leopoldina; He was a pioneer in the study of blood transfusions and the phenomena of agglutination)终于在显微镜底下弄明白并一针见血地指出:“羊的血清,具有破坏并使异体动物红血球凝结的性质。”在他所发表的《血液移输》(Blood Transfusions)一书中进一步说明了血液的主要成份是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而血细胞又有红细胞和白细胞之分。不同动物的血液混在一起时,可促使红细胞产生凝聚的现象。(In 1875 he demonstrated that when red blood cells are taken from one species of animal and are mixed with serum taken from an animal of a different species, the red cells typically clump and sometimes burst -- hemolyze.)羊血杀人的“秘密武器”(sceret weapon),就是这个道理。输血因此不得不又告停止。那时对于输血来说极其重要的血型,人类仍然未能揭开它的真面目。 `oXUVr
G@BF<e{
直到190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University of Vienna, Austra)卡尔·兰德斯泰纳教授、博士(Prof. Dr. Karl Landsteiner, 1868-1943,美籍奥地利裔著名病理学家,获得193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人们赞誉为“血型之父”— The Father of Blood Type)首先发现了人类 A、B 和 O 血型;1902年,他又发现了人类的 AB 血型。在医学科学史上,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1910年,爱泼斯坦(Epstein)和鲁本·欧坦伯格医生(Dr. Reuben Ottenberg, 1882-1959,美国内科医生、血液学家)指出了人类的血型(A、B、O)是具有遗传的。821924年,科学家菲利克斯·伯恩斯坦博士(Dr. Felix Bernstein, 1878-1956,德国数学家)才发表了著名的A、B、O 血型遗传三复等位基因学说。即 A 基因和 B 基因都是显性基因,分别控制着 A 抗原和 B 抗原;而 O 基因是隐性基因。根据这个三复等位基因学说的科学道理,医学界从此才确定了A、B、O 血型与遗传基因的关系,从而在医学科学上才真正弄明白子女和父母亲之间的血型关系、哪一种血型的血才可以互相输入的科学证据。后来,医学科学上又慢慢发现了不同血型与某些疾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预防医学提供了科学依据。 !2>gC"$nv
"ALR)s,1,
1927年,卡尔·兰德斯泰纳再次发现了 M 和 N 族血型。后来,科学家对血型的研究有许多的进展。到21世纪初的今天,科学家发现有更细、更多的分类,已发现有15个血型系统,90多种血型,如 P、RH 等血型。 Z,!
w.TYo
U[u9RB
追溯科学史,我们便知道,在1864年,恩斯特·菲利克斯·伊曼纽尔·霍佩-西勒教授(Prof. Dr. Ernst Felix Immanuel Hoppe-Seyler, 1825-1895,德国著名内科医生,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开创者)首先发现了血红蛋白(Hemoglobin,简称:Hb)。但是,当时并不完全明白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只是知道它是一种蛋白质而已。直到1953年,英国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K)马克思·费迪南德·佩鲁兹博士(Dr. Max Ferdinand Perutz, 1914-2002,英国著名物化学家)用X射线衍射分析法首先获得了肌红蛋白(myoglobin)的晶体结构。这项研究成果导致后来发现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佩鲁兹博士和他的同事约翰·考德里·肯德鲁博士、爵士(Dr. Sir John Cowdery Kendrew, 1917-1997,英国著名物化学家)因此共获1962年诺贝尔化学奖。85现在我们知道,人类每一个红细胞能够运载两亿七千万个血红蛋白分子。如果红细胞少了,就没有足够的氧气维持生命。所以,人类一直等到20世纪中叶,生物和医学界才真正弄明白人的生命、一切活物的生命确实是在血液里的科学事实。血液里有许多血细胞及血清蛋白质等东西,这些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人体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营养来源,全部都是来自血液的供应。 AhiZ0W"
CJ%bBL'.
从生命的微观角度看,生命就是生与死的问题,是新陈代谢的过程。血液中红细胞里的血红蛋白(Hb)具有携带氧气(O2 )的能力,即 Hb + O2 = HbO2 ,气体在肺泡进行交换,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CO2 )流通肺泡时呼出体外,而从空气中吸进来的氧气(O2)在肺泡中与流经的动脉血中之血红蛋白(Hb)结合成为氧合血红蛋白(HbO2 ),它通过动脉血液循环供给我们人体全身各组织器官所需要。如果没有血红蛋白携带氧气供给身体,生命就不可能维持,这是身体活着从而表达生命存在的最重要一环,也是最基本的第一步。 C>4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