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qq.com/a/20100415/001343.htm 83*k.]S` Jz'+@q6h 这是中国实施计划生育三十年以来最受人关注的超生事件,法学教授杨支柱因为超生二胎而被学校解聘,继而引发网络众议。但赞弹之论常常又是单薄的,一个超生婴儿艰难又充满争议的出生过程本身,才是对二胎政策之复杂性的最好注解。
1zW6Pb ]~ UkD*Ct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副教授杨支柱超生了二胎,但他决意不交逾20万元的超生罚款——社会补偿费。2010年4月9日,他正式接获学校解聘通知。丢了工作,他倒不怪学校,“学校只是执行政策”。
*4y r7~S5 Ma#-'J 杨支柱:大学教授超生记
l/NK.Jr "PtH
F`mo 法学副教授杨支柱和他的二胎生女儿若楠 (资料图片/图)
4gENV{L KL`>mJo$ 三年前,他曾撰文力挺重庆反拆迁的“最牛钉子户”,现在自己却成了计生“钉子户”。在此期间,杨支柱一直抨击计划生育政策。他的说法是:“为何公民的房子得到保护,而住在房子里的人却没有生育自由。”
u;}B4Rx 5Oq ;V:7 杨支柱妻子陈虹对“二胎事件”的公开信摘要……
*?&O8SSBH hDsORh!i 当我发觉自己再次怀孕以后关于要还是不要曾纠结了很久。
MEUqQ4/Gl RVnYe=' 如果要,我在很长时间内必定不能工作,而等孩子长大我也老了,可能就再得不到好的就业机会了。可是我知道他是一定要的,因为他喜欢孩子,因为他认为一个孩子对成长不利,容易惯坏。很多独生子女很“独”,不能接受一个弟弟或妹妹和TA分享一切,可碰巧我的三岁的女儿并不这样,她强烈地要求有个伴,总是要在幼儿园放学后拉小朋友来家玩,或者在小朋友家里玩到很晚还不愿意回家,让我很头疼很无奈。尽管现在刚三个月的妹妹还不能和她玩,她也为因妹妹的出生失去很多父母的关注而非常不平衡不适应,可当有人逗她说要把妹妹抱走或拿最好的玩具换时她还是强烈地反对的。
4*W7{MPY |;
yb * 而最终让我决定留下这个孩子的原因是我已经38岁了,岁月无情,而中国又是这样一个天灾人祸不断的国家,远的有克拉玛依大火,近的有汶川地震,那么多花朵一样的生命凋零,做父母的怎么挨过余生?等计生政策废除?我等不起,我不想以后后悔。至于生男孩还是女孩,如果一定想要男孩,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根本不需要等孩子生出来才知道性别,赌一回的想法未免太好笑了。养儿子能防老吗?我真的很怀疑。老杨很疼他的两个女儿,视若珍宝,尽管大女儿顽皮起来让他很抓狂,小女儿哭闹起来他又寝食难安。
%L.+r!. k]g\`
gc 处罚是意料之中的事了,所以我们都能平静地接受。其实也不是没想过办法逃避处罚,比如去香港生,或回老家躲起来生然后带回来说是亲戚家的孩子。可是都放弃 了,因为怕麻烦别人,因为觉得没有尊严。
*[n^6) Pc1N~?}. ……
i[#Tn52D `_i-BdW 年近不惑的我和已过不惑之年的他,都不是冲动的人,和很多中国人一样因为"理智"太多而过着平淡如水的生活,如果这样的行为会带来什么社会意义那也并非是 我们的初衷……无论如何,我,我们,会站在一起,为爱妥协,为爱担当。
c*Nbz,:
`<d>C}9 “又生”,爸爸愿为之丢工作
`_`,XkpzCJ )_?$B6hf,& 妻子陈虹早就预料到这个结果,“就像一直等着宣判,现在尘埃落定”
;Vt
u8f .`].\Zykf 这是对杨支柱一家意义特别的一天。杨支柱43岁,陈虹39岁,在2009年12月21日11:55,他们拥有了一个重6斤3两的女婴。
N/VIP0Kb +Z*%,m=N( “这个孩子太特别。”剖腹产医生对杨支柱妻子陈虹说。
1[]cMyV t
Es$+b 当医生从陈虹打开的子宫抱出孩子时,她紧紧抓住医生的大拇指。
4[q *7m Km-B=6*QY 她一直呱呱地哭着,“声音很大,很响亮”。她三年前出生的姐姐,医生拍一下,哭一声。
=T]OYk 6B{Awm@v}X 杨支柱提前给孩子取了个名字:又生。除了“又生了一个”,还借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意,希望她生命力顽强。
&@-glF5 $ 1ZY
Vw 又生的小姐姐若一也满心喜悦。每天从幼儿园放学后,她总是要硬拽小朋友来家里玩,别人回家,她就很失落。她先是吵着要妈妈生个姐姐,后来明白妈妈生不了姐姐,又吵着要个妹妹。妹妹出生后,她很骄傲地向同学宣布这一消息。
)' #(1
,1k $n"Llw&) 杨家的喜庆,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却是个挠头的事。根据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杨支柱不符合生二胎的条件,计划外生育得受处罚。学院从来没有出过这样的事。当天下午,学院相关领导紧急开会,规定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将予以行政处罚:留校察看,情节严重则开除。
h6t>yC\ CG;D (AWR; 第二天,这个规定贴了出来。
06$9Uz9 ?#m5$CFp
人们认为那是专门为他制定的规定,其中绝大部分人认为杨不会被开除。“留校察看”,还可以讲课。
,V?,I9qf h@d
m:=ul 乐观自有理由。杨支柱的朋友滕彪,中国政法大学教师,早在两年前有了“又生”,未受到任何处罚。著名人口学专家、上海社科院教授梁中堂介绍,三年前,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马前锋家添“又生”,复旦动员其提前辞职。现在马前锋还在复旦教书,只是不在编制内。
YSi
f`W! a=dN.OB}F7 杨支柱关注了三年计划生育政策,认为放开生育政策已成大趋势。他关心计生政策,和操心大女儿的教育问题相关。他担心一个孩子容易被溺爱,“对孩子不好,才关注计划生育”。
B"v=Fr[ |?kH]Trr 但在又生满三个月时,一则迅速传播的推特转帖使杨家二胎超生演变成了“公共事件”。转帖是滕彪发的。他在帖子中强调,杨支柱“因挑战计划生育,以身试法”。
p3' +"sFU uX[
"w| 3月26日,学校法律系总支书记和系主任、副主任一起找到杨支柱,口头通知校委会决定给他记大过并解聘。随后,书面的解聘与处罚也到来。
9n'p 7(s% u'p J9>sC 妻子陈虹早就预料到这个结果,“就像一直等着宣判,现在尘埃落定。孩子顺利生下来就很高兴。”没人再会来烦了,杨支柱也轻松释然。
OLwxGRYX qQ_QF “若男”,来到人间真不易
Le!I-i(aD 6wgOmyJx 如果不是杨支柱坚持,若男就会被堕胎,这个世界也不会有若男
4{KsCd) !Ao?bs' 陈虹怀孕期间,杨支柱以为是个男孩,就取了“又生”这个名。见是女孩,他在网上征名,最后采用了梁中堂的“若男”——像男孩子一样喜欢,“男”与“难”同音,喻意她的出世之路。
?Dm&A$r .bGeZwvf:G 如果不是杨支柱坚持,这个世界上不会有若男。发现再次怀孕后,陈虹在要还是不要间纠结。除计划生育外,一是个人前景,她至少要暂停工作20个月,“之后可能就找不到好的就业机会了”,二是她的父母反对,称再养孩子很辛苦。
p'*UM%@SIY }d(6N&;"zN 杨支柱坚持,晓之以情:“等我们不在了,若一还有一个亲人,不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z%,W/Ef :83"t-O8[ 二十几岁还可以放弃,现在38岁,再过几年,想生也不现实。这么一想,陈虹就转念了。
n21J7;\/+ cw\a,>]H 接着他们合计如何安全度过漫长的九个月。
D~:fn|/Brp U|nk86r 如果要让学校不知情,保住杨支柱的工作,他们得从学校的住所搬出去。尽管北京没有强制堕胎的先例,陈虹还是担心在出租屋被抓获执法,“街道、居委会哪里都有。孕妇需要安稳的生活,不能像超生游击队一样东躲西藏”。
e+[J9;g :*1w;>o)n 杨支柱建议去他老家湖南岳阳乡下躲着。但陈虹认为,偷偷摸摸太没尊严,对孩子也不公平,还没出生就低人一等,“做母亲怎么不能理直气壮?”
G
w[&P% ($kwlj~c 但“高压线”在那儿,他们必须“低调”。除了每天接送若一,陈虹基本不外出。
A-FwNo2"% 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