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蒋国兵激起巨大反响 有一千零一种理由活下去!
lotus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20楼  发表于: 2006-07-27   
回忆蒋国兵
----- 普渡同学

几天前,看到加拿大的这则消息,先是一惊,但也没有特别注意,只是把它当作许多华人移民悲剧的一则。但看到这样一名拥有美加双博士的优秀人才选择这样的道路,心中突有种莫名的悲哀。当仔细阅读相关信息之后,更为一惊,居然是普渡的校友(Purdue University),怎么又是普渡?早先有一中国学生刀杀两位韩国姐妹,再有陈丹蕾杀夫碎尸,现在蒋国兵又自杀身亡,留下许多的猜测,不解和惋惜。蒋国兵,当心中反复念叨这个似曾相识的名字的时候,才猛然发觉他居然就是我们在普渡天天踢球的好友“老蒋“,当网上那个怀抱普渡毕业证书,充满对未来的渴望的蒋国兵的照片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我心中的震惊与悲哀真是难以名状,实在难以将当年那位勃勃生机的老蒋与今天毅然而绝的蒋国兵等同起来。震惊后的沉思总是让人多几分客观和理性,当遥远的印象和已经淡忘的回忆在悲哀的追逐下渐渐清晰起来的时候,我觉得应该写点什么(虽然本人非常不擅长写作)以纪念逝去的“老蒋“。

我认识蒋国兵是在他刚到普渡的1996年,虽然不是一个系的,但共同的爱好—足球, 让我们逐渐的熟识起来。记得当时的他看起来很年轻,人也非常精神,初到普渡的他是从清华到普渡核物理系进修的访问学者(J-1)。一年后,老蒋转去了Ph.D Program,为了能够继续攻读博士,老蒋不得不退回了在清华已分配到的住房(清华要求他在一个月内退房),为了办理相关手续,老蒋不得不回国一趟,并且廉价处理了住房内的所有家具和电器。记得当时我听到这个消息觉得清华很无情,毕竟,老蒋在清华已经服务了10年,出国前就已经是清华的副教授了。

老蒋是一个对自己的专业很执著和自豪的人。由于美国几十年没有新建核电站,并且由于核研究毕竟涉及到国家机密,学核物理的外国学生在美国找工作相当困难。有一位同样从清华到普渡学核物理的学生,说来也巧,当时在普渡核物理系读书的清华学生居然有四,五位,这位同学居然还是老蒋在清华时教过的学生,他心思较活,刚到普渡一年就转去计算机专业,以求日后有好的工作机会。老蒋对此不以为然,说此人在核物理系成绩相当不行,引起老板不满,而老蒋则相反,深得老板的赏识与信任,不仅轻易从访问学者转为全额资助的博士生,而且老板还专门为他购买了一台高档电脑,让他放在家里以便工作。

老蒋是一个“狠“人 和“猛“人。在普渡足球队里,老蒋和老许是一对。老许也是清华来的,也在核物理系,也好足球,并且他们都有一个年龄相仿的儿子(当时还没有女儿)。相当的年龄,老许就比老蒋显老很多,别看老蒋当时已经是三十四五的年纪了,但身体相当灵活,带球突破,左转, 右转,尤其是180度或360度转身,非常敏捷,常常令我们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自叹不如。老蒋带球, 有股“狠”劲和“猛“劲,非常敢于进行身体对抗,由于习武的缘故,他底盘很稳,2-3个人都不能将他放倒已经是常事。反过来,拦截他的人倒是经常被他放倒了。老蒋打中场,在球场上经常边带球,还边指挥队友如何进攻。老蒋抢球,是一个相当难缠的对手,他反应灵敏,速度快,又狠又猛。 那时,我们经常分成两组对抗,30岁以下的对30岁以上的,我总是做老蒋的对手,充分领教了老蒋的狠与猛,现在想来, 老蒋的这股狠与猛劲可能与他不顾一切纵身跃桥是息息相通的。

老蒋是一个练气和练武的人。他说话,总是不紧不慢,似字字气发丹田,中气很足。老蒋不爱说话,但若开口,定是有理有据,似真理在握。可以清楚的感到,老蒋有非常清晰且坚定的人生观,老蒋的话,虽然不一定都能获得他人赞同,但他言谈之间流露出的确信和执著可以让我深深感知到他所信奉和信仰的东西。老蒋在普渡组织了一个中国武术队,组织同好并免费传授武术。我也参加了。虽然我在参加前,就经常练太极拳(全业余水平,只为健身),但一看老蒋打的太极拳,就觉得比我高一个档次。后来,才听说他在清华就是武术队长。一联想,他的踢球,讲话,做事,果然有一种练武,练气的味道。

老蒋还是一个易于相处但又不苟言笑,极具原则的人。经常,我们踢完球后,会买几箱啤酒到另一个老队员家小聚。有人也常常讲点笑话,甚至是黄色笑话,每逢此时,老蒋都只是浅浅一笑,从不附和,当玩笑开到他的头上时,他也从不恼火,但可以看出,他并不enjoy 这类笑话。老蒋身上,可以感到他的一种“严“,既是对己,也是对人。虽然这种“严“是一种藏着的“严“,但不知觉中,还是会偶尔的流露出来。

家庭生活中,老蒋更是个好父亲,好丈夫。经常可以看到,老蒋带着孩子在球场上练球, 他还很顾家,我们还常常以太顾家来“挖苦“他。

在普渡与老蒋认识的3年中(1996-1998),老蒋是一个快乐,满足的人。由于在球场上的勇猛,他普遍赢得了我们这些队友的尊敬。同时,也可以感到他在专业上也是有成就感的。在生活上,由于印第安纳州生活费低,周围都是差不多的中国学生,生活上也是比较满足的。

自从1998 年毕业离开普渡后,再也没有了联系。最后一次见面,是离开普渡前几天,我搬了几件家具到他家,也是第一次认识他太太。可以明显感到,他太太和他谈吐的差异。老蒋是那种喜谈道理的人,他太太则明显更关注于日常生活。“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我一直记得他太太对我说的这句话,-- 对于我的单身生活。

自从离开学校之后,和当年大多数朋友都失去了联络,其中也包括老蒋。没想到,一有音信,竟是永绝。以此片言只语,作为回忆,也作为对老蒋的纪念。
我随你
冰花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21楼  发表于: 2006-07-27   
死者安息!
生者保重!
http://blog.sina.com.cn/m/binghuablog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姍姍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22楼  发表于: 2006-07-27   
看了上面这些文章,我觉得他夫人恐怕要对此事负很大的责任。唉!
鹏飞 离线
级别: 军长

显示用户信息 
23楼  发表于: 2006-07-27   
又是普渡。

阿弥陀佛,山在山在;
普渡普渡,众生却不在。

人嗳,仁爱,忍捱,刃挨~~~
lotus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24楼  发表于: 2006-07-27   
珍爱生命
Tequila and Salt

This should probably be taped to your bathroom mirror where one could read it every day. You may not realize it, but it's 100% true.


1.     There are at least two people in this world that you would die for.

2.     At least 15 people in this world love you in some way.

3.     The only reason anyone would ever hate you is because they want to be just like you.

4.     A smile from you can bring happiness to anyone, even if they don't like you.

5.     Every night, SOMEONE thinks about you before they go to sleep.

6.     You mean the world to someone.

7.     You are special and unique.

8.     Someone that you don't even know exists loves you.

9.     When you make the biggest mistake ever, something good comes from it.

10.   When you think the world has turned its back on you take another look.

11.   Always remember the compliments you received. Forget about the rude remarks.


So............If you are a loving friend, send this to everyone, including the one that sent it to you. If you get it back, then they really do love you.

And always remember...when life hands you lemons, ask for tequila and salt and call me over!


Good friends are like stars...You don't always see them, but you know they are always there!
我随你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25楼  发表于: 2006-07-29   
蒋国兵自杀的原因
送交者: opkl 2006年7月29日05:19:48 于 [天下论坛]

近来有不少关于蒋国兵自杀的各种评论。有的分析说原因在加拿大政府的移民政策,有的说是中国政府的原因。还有的提议要抬着棺材上街游行等等。

本人以为,蒋博士自杀的原因,60%归于他自己,40%归于他太太。在自杀当天,可能他太太的原因更为重要。

丈夫在国内有很好的工作,不想出国(他在美国呆过,多少了解西方,有切身体会,他的不想移民有他的道理)。他将移民签证都撕掉,并且大吵,太太居然带着孩子,一人出来。这在一个家庭里不是小事。这样的女人,不懂做妻子的道理(过去叫三从四德),哪个男人敢要?
“从小青梅竹马”,不说明任何其他问题。

女的结婚后,就有两重责任,一是妻子,再是母亲。甲状腺吃药,也牵强附会。患此病的人很多。

看来蒋国兵比他太太更顾家,为了一个完整的家,一年以后,也出来了。

他死后当天,他太太也承认,“一张移民纸害了他”。还说,“我从来不在找工作问题上刺激他”。依笔者的人生经验,这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蒋并想回国,下不定决心,还买了房子,妻子当然有责任。

蒋博士本身的原因呢?据说口语不好。那怎么好找专业工作呢?80%的工作交流是口语,在国外也有近10年了,不下定决心改善?口语好了,加拿大没有搞核子物理的工作,可以教中学嘛?

所以不怪加拿大政府。更不应抬着棺材游行,将华人的脸丢尽,丢到国外。更跟中国政府更没有关系。14亿兄弟姊妹都在国内,我蒋国兵回国就活不了吗?西人媒体没有注意,为什么要注意,自杀是个人的权利。

“作学问容易,做人难”。“认识主是智慧的开端”。名校毕业不说明很多问题。

捐款是要的,是为了孩子,不是为了他太太。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lotus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26楼  发表于: 2006-07-29   
这人太不厚道了, 怎么能捕风捉影地指控人谋杀亲夫呢? 

蒋博士回国半年才赴加的, 这半年里一定思前想后才慎重决定的。 他当年能撕移民纸, 半年后不一定就会因太太改变决定。 我听的一种说法是,半年后太太想回中国来着,是蒋改了主意。

家务事谁说得清楚。 
我随你
一江春水 离线
级别: 班长
显示用户信息 
27楼  发表于: 2006-07-29   
可能中国人的习惯, 遇到事情总会要找原因, 纠责任. 老美则不会, 他们遇到问题, 先想怎么解决, 不太大面及的去找根本原因和责任人. 例子如 911悲剧, 伊拉克战争泥潭, 石油危机 等等. 我以为两种方法各有千秋. 中国方法利在可以避免下一次犯同样的错; 美国方法有利于团结一直的去解决问题. 美国搞得是菁英政治, 在菁英层面, 他们肯定也做过深入分析, 懂得怎么避免. 可惜选总统则有不懂的人去决定.

我很认同卡拉的分析, 当然有些尖锐, 不是所有人能接受.

我也认为在国兵当时的处境下买房子, 有些断其后路之嫌, 可偏巧国兵所处环境使他虎落平川, 纵有一身本领, 也无法置之死地而后生. 他太善良. 在一些关键的决策上没有直接从自身利益出发, 导致最后他觉得无法收拾. 只能把局留给他人去解. 还是那句话,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28楼  发表于: 2006-07-30   
ZT. Re: 关于蒋国兵的事说几句
(以下信息来自网上论坛,其真实性有待证实,仅供参考)

发信人: Julliette (朱丽), 信区: TsinghuaCent
标 题: Re: 关于蒋国兵的事说几句(zz)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Jul 29 12:50:38 2006), 站内

对蒋的情况,我听家人说了一些,他的老婆是第二任,也是前妻的亲妹妹,这个女人居然
把亲姐姐的丈夫勾引到手。

蒋和前妻是中学同学。当年蒋是湖北高考状元去了清华,前妻去了北邮,本来很恩爱的,
但蒋被前妻的妹妹看上了,后来就跟前妻离婚和妹妹结婚。

据说,这个女人上的是西安外事学院自费。她们家是四个女儿,不知为什么这么无耻强姐
姐老公。

现在蒋的父母怀疑蒋自杀另有隐情,当地警方陪同其父母前往加拿大参与调查此事。
[ 此贴被卡拉在07-30-2006 08:53重新编辑 ]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29楼  发表于: 2006-07-30   
关于蒋国兵的妻子
发信人: tinywolf (大小也是一只狼), 信区: Family
标 题: 关于蒋国兵的妻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29 22:24:17 2006), 转信

这几天讨论蒋国兵自杀事件原因的很多,也有提及他的妻子的责任。大家本着对遗
孀的同情都是一笔带过,甚至有的人过分埋怨蒋不负责任。不过我看来看去,觉得
蒋的妻子有些问题,以至于我不得不站出来不厚道几句:

1 让我比较吃惊的是蒋自杀当天,记者报道时,关于蒋妻的回答我就觉得比较诧
异。很有理智的巧妙避开自己责任,提起小女儿比较难带,刚刚买房子压力大,自
己一直都有工作等等,条理清晰,一点儿都不像一个遇到突如其来的shock的女子的
模样。文章最后还呼吁捐款,虽然一笔带过,但是还是让我感觉很不好。

2 蒋妻一直说对于蒋的自杀觉得很意外,没有迹象。那么出事了她好像也不震惊
,而是一直通过媒体传达他们夫妻关系很好的印象,比如兄妹相称等等。另外为什
么没有迹象呢?大家想想一个活生生的人,有父母妻子儿女,要自杀前会没有一点
儿征兆?

3 蒋如果2000年普度博士毕业回去,现在教授应该没有问题的。一般情况也
能博导了,混好了可能能拿个长江学者或者百人什么的,看他回哪里了。

4 昨天报道,说是蒋妻至今还没有给公公婆婆电话,老公死了,你还是儿媳,怎
么能安慰一下公婆都不去呢?不能理解并且感觉很怪。据说和她父母家还是一个村
的?

5 昨天看到关于呼吁大家献父爱的事情,我感觉也不好。对于家里出事的募捐者
,我平时捐过不少,不过这个我一点儿也不想捐。

6 如果蒋妻有自己的事业,不愿意牺牲,不得不与老公事业作两难抉择也可以理
解。报上说是个工厂的会计,我觉得要老公牺牲了事业和喜欢的环境而顾全家庭的
完整,实在是该自己好好反省。如果她流露出后悔什么的,我还会同情她一下,但
是她好像全然没有,这个女人对自己老公到底有没有感情?

我知道肯定有拍砖的,说我不厚道。看第一篇报道时,我虽然不很同情,感觉不好
,但是3呼厚道后,决定不发贴子说什么了。不过看了昨天的那篇,更加如鲠在喉
,不吐不快。对于不厚道的人和事,我不说难受,所以大家尽管拍吧。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30楼  发表于: 2006-07-30   
关于蒋国兵的事说几句
发信人: goodStudent (ghost), 信区: THU
标 题: 关于蒋国兵的事说几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27 13:12:54 2006)

以前不认识蒋,也不了解他的情况,可是看了那些报导,就觉得有些共鸣,可能因为是校
友,也有过一段苦闷的日子吧。

蒋79年(17岁)以湖北理科第一名考上清华,当时应该是很风光的。7年后(86年)清华研究
生毕业,他在清华应该也是很优秀的---据我所知,清华本科5年几乎没有人能提前毕业(
除最近几年),研究生2。5-3年只有极少人可以两年毕业。

在当时出国还不那么流行的时候留清华教书应该是非常好的出路了。然后当副教授,34岁
(96年)公派普度读博,普度毕业回清华应该很快可以升正教授了---虽然不是晋升很快,
但作为一个搞学问的人来说,环境,社会地位,前途都应该是很不错的。这就可以理解他
为什么坚决不肯去加拿大了(撕掉移民纸)。

可是这时候又去了呢,只能是因为他的妻子---“她先期登陆加拿大”,“只是当年在移
民加拿大的话题上两人有过激烈争吵”。来加拿大以后,蒋“一直找不到专业工作,心情
十分沮丧,原本性格不错的他也开始变得内向”“曾经有过回去的打算,包括在买房之前
”,但为什么留在加拿大呢,应该也是他的妻子吧---还要在两人收入低,蒋面临失业的
时候买房,更增加了蒋的家庭责任使其不能回国。

一方面回国去继续自己的事业,但要承受抛弃家庭,不负责任,不给孩子们更好的成长环
境的骂名(他们夫妻又是同乡);一方面留在加拿大承受巨大的社会地位落差,没有前途--
-不是说混不到一口饭吃,但对一个44岁人转专业的人来说,他恐怕永远也不会有当初的
学术造诣,更何况他连化学专业的工作都找不到,也“不愿遗弃多年所受的教育去改行从
事其他工作”---这些恐怕就不是他“出国前曾自费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学院”的妻子能理
解的了。

一个有雄心壮志又非常杰出的人,永远失去了自己的事业,社会地位,恐怕只能“虎落平
川被犬笑”了。死也许对他不是最坏的结局。

对於他的妻子,这时候本来不该再说什么,可是我觉得蒋这样的死法,不光是要解脱,也
是想寻一个公正吧,我觉得不应该让他死后再承担不负责任的骂名。

我相信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对这件事会有很不同的看法,可能觉得我是在胡说八道
。可是这些话在心里憋了好几天了,今天写出来,大家随便骂吧。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31楼  发表于: 2006-07-31   
蒋国兵的自杀疑点太多
送交者: dddddd 2006年7月31日10:56:33 于 [新大陆]

数日来笔者跟踪拜读了大量有关报道将国兵自杀的文章。有的写得情真意切,有的写得慷慨激昂。内容大多是惋惜和追忆这位拥有双博士学位才子的离去,同时也对他留下的一双儿女深表同情之心,读来的确感人肺腑。但其中有很多报道令人感到疑惑。恐怕与事实不符。痛定思痛,笔者认为蒋博士自杀疑点太多,他的行为着实令人费解。

我曾经认识几个多伦多大学的博士后,他们在读博士后期间全部是有收入的。据说蒋博士“自杀“前也是博士后,况且,将太太不是也有分工作吗?随说他们刚买了各新屋,但两个人的收入加起来供个townhouse应该不成问题。要说将博士是不堪经济负担过重而自杀,恐怕太过牵强。

有的还说他来加拿大后,因找不到对口的专业工作,而无法实现他的人生价值,郁闷而死。这就更站不住脚了。众所周知,大部分来加的人士没有几个是真正找到完全和其所学专业绝对对口的工作。大部分都改行干别的了。十几年来也没有几个像蒋博士似的想不开,去寻死的。我们这位双料博士也算是走南闯北的,也算是见过世面的,受过高等教育,知书达理的难得的人才,怎么会出此下策,以自杀来了断人生哪?

还有,将博士深更半夜的一个人溜出去跳桥自杀,居然其夫人一点都不知道,直到第二天警方来到他家,将太太才恍然大悟。作为过来的人都会有同感,夫妻之间大多是很默契的,怎么会身边忽然少了个大活人,而将太太居然还很沉得住气,全然不知,被蒙在鼓里。号称他们夫妻之间感情很好,而他的半夜出走或深夜未归的反常举动,难道没能引起他太太的惊慌,起码,要到处给他朋友们打电话寻找或报警之类的举动,看来一点儿都未曾有过,别说是夫妻了, 就是同屋居住的萍水相逢的朋友都不至于无动于衷,这听其来不就太荒唐了吗?


将博士是祖国(中国)培养出来的一代人才,国家是要花巨资去培养像蒋博士这样的人才,据说,在中国最终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需要搭进几万名劳动者的汗水与心血。他也算是在红旗下茁壮成长的一代,不为别的,在中国还有呕心沥血养育他的年迈父母,真的是因为在加拿大无用武之地的话,也应该想到要回国去报孝自己的祖国,去报答养育他的父母。有报道说很多认识蒋博士的人都说他从小就是个懂事的好孩子,那他怎么就这么狠心抛弃曾经一把屎,一把尿把他养大的父母,让白发人送黑发人,做出这大逆不道之事, 请问他做人的良知哪儿去了?

更令人费解的是,有关报道说,将妈妈在得知自己的儿子自杀的消息后表示,绝对不相信蒋国兵会自杀。据说在蒋博士“自杀 ” 前5 天,他们还通了电话,电话中将博士还向自己的妈妈描述了刚刚买的新房子和房子前那片小花园,还表示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将妈妈对前去采访的记者说儿子是个性格开朗的孩子,不可能会自杀。,稍有良知的人们不难看出,将妈妈是非常了解自己的儿子的,连将妈妈自己都不理解将博士为什么会忽然自杀,报界一夜之间大作文章,这真是欲盖弥彰,荒谬绝伦之举。


笔者认为,当务之急不是开追悼会,不是尽快将蒋博士的遗体火化,各界人士应协助警方深入调查其死亡原因。以还给博士一个公道,让蒋博士的灵魂在天国得到真正的安息。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32楼  发表于: 2006-07-31   
纪念我的班主任蒋国斌老师:说他二婚纯属谣言
发信人: superbenchi (superbenchi), 信区: THU
标 题: ZT     纪念我的班主任蒋国斌老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l 31 21:46:48 2006)

纪念我的班主任蒋国斌老师

万州崽儿

上上周五晚上,当我从“”上看到我当年大学时的班主任蒋国斌老师自杀身亡的消息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直到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着那篇报道,我才确信真的是我当年在清华读书时的班主任蒋国斌老师。泪水渐渐模糊了我的眼,脑海中那些时而清楚时而模糊的记忆片断和画面,把我带回到了当年的清华岁月。

我第一次见到蒋老师是在我到清华新生开学报到后的第一天。当时我正在铺床,见有人敲门,开门一看,见到一位个子不高两眼炯炯帅气精神,单肩背着一绿色“军挎”,胸前衬衣上别一红色校徽的青年。他一见到我就伸出手来想与我握手说:“你一定是从四川来的陈小二吧?我是你们班的班主任蒋国斌”。当时我十吃惊,我与他之前从未见过面,他却一见我就能叫出我的名字,并知道我是从哪儿来到。至今我还记得当时的这一情景。后来在普度核工系与他见面时还提起这一幕,这才知道他在我们入学报到前就已经看了我们每个人的档案,对我们每人都有个大概了解。但是这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我们那一届新生一进清华就被拉到张家口孔家庄的野战军65集团军去军训。当时我们军训极苦,训练量极大,吃得极差,白天极热晚上极冷,没水洗澡。我们班有些同学受不了生病,蒋老师就常把自己带的药给他们。还时不时在周日(当时全国周六都不休息,要工作)带我们学生外出洗澡和购买当地土产食品给我们补充体能消耗。当时还有一件事情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当时正是中国足球队为汉城奥运与日本队争夺出线权的主场关键一仗,我们班上的几个球迷找到老蒋,让他帮我们向军训教官求情,让我们能够看比赛。结果部队破例让我们如愿以偿,全连上百号人挤在部队电视房看到了实况转播,当然那场比赛中国队0:1输给日本,把我们和部队的那几个教官气坏了。

真正让我对他的身体素质佩服的是在我们军训结束前的长途拉练:我们军训拉练是从张家口孔家庄负重徒步走到塞外长城再走回孔家庄,全程大约四十多公里。我们班上不少人中途掉队撑不下去上了临时用作急救的军用大卡车,全班就我,小白等不到七八人坚持下来,而老蒋跑前跑后为我们同学服务走完全程,之后还和我们几个身体好的一起在营房前踢了一个多小时的球。那天晚饭后与他聊天,才知道他为何身体如此好--原来他以前从小习武,还曾是清华校武术队的队长。他也知道我为什么球踢的不错,我曾在少体校足球队呆过。

军训回来后我们对他极佩服,不少同学将他当大哥看,亲热的称呼他老蒋。老蒋人很和蔼,说话办事非常沉稳,性格介于开朗和内向之间。对我们这些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非常关心。老蒋的爱好很广,文学哲学诗歌武术跳舞似乎都会。在我们是新生的第一年,当时老蒋还是个单身汉,工作似乎也不太忙,所以在我们班上花的时间比较多。他常常组织全班不少周末活动:爬香山,去圆明园颐和园划船,拱猪大赛,组织我们学跳交谊舞,以宿舍为单位的足球篮球赛等等。这些活动让全班同学相互了解,也对他更加佩服。大一下学期,我们工物系分专业,我们全班被划分到核反应堆组。当时我们全班有不少人(包括我)想去核电子专业组,不想学核反应堆专业(就业面太窄)而闹专业思想。老蒋就非常耐心地劝导我们,只要打下扎实的数学物理基本功,以后转什么专业都非常容易。后来我在美国转校换专业,学习电子工程系中最难的模拟和射频集成电路设计,轻轻松松4.0的GPA就应该归功于当初打下的扎实数理功底。现在我在加州从事模拟集成电路中最热的电源管理芯片设计。不过,说句实在话,我现在走到这步也是蹉跎了很久,花费了我不少心血,充满了不少艰辛。有句话说得好: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如果当初能够自己选专业的话,我的人生之路也许会走得更顺利得很多。当初高考分数超过清华在四川的录取线五十多分,只因出身小县城的自己在考前填写高考志愿时信心不足,填写了“愿意服从调配”,结果清华录取我后就????把我调到了工物系来了。当然这是后话,要怪也只能怪自己。当然也应该怪当时“具有中国特色”的“先填志愿后考试”的高考录取制度。

从大二开始,他开始在清华工物系的模拟核电站培训中心担当要职,才减少来我们班上的次数,但也至少每周来一次。他曾在我们班组织几个对武术有兴趣的同学一起在西大操场旁的小树林附近练武,教他们长拳和太极。我去西大踢球时,还常常见到他们在那里比比划划。后来老蒋事情多了,没时间教武。但我常常在西大见他与一帮教工或教工子弟踢球。我也曾与老蒋在踢球时对抗过多次,到底是练武出身,下盘极稳,很难把他放倒。后来我们学微机原理,FORTRAN语言时,清华工物系的机房配发的上机机票不够用,我们还常常找他帮忙搞机票。

老蒋个头虽不高但人长精神一表人才。但他似乎没有女人缘,很少见他与女孩在一起。直到我们读大四时,有天他一个人带了些糖果到我们学生宿舍去,我们才知道他结婚了。不久以后,有天我下晚自习从图书馆回宿舍,见他与一位个子与他几乎一样高的女生一起牵手回三号楼(当时清华的一些单身青年教工住在那里),才见到他的夫人。后来我们班一些好事佬东打听西打听才知道老蒋夫人小卢的一些情况:他们俩在同一个村长大,老蒋他妈是小卢的干妈,老蒋比小卢大七八岁,等等。网上有些人说老蒋与他太太是二婚,这纯属谣言。去年回国,与在北京工作的同学聚会。当时我以为老蒋也在北京,问起老蒋,在清华工作的一同班女生才告诉我一些有关老蒋的八卦:原来他曾与我们同年级另外一个班上的女生走得很近,但那个女生似乎嫌老蒋大他七八岁且身高不高,故而未成好事。

大五我们毕业那年,小卢怀孕,老蒋更忙,照顾小卢,管我们的毕业分配和考研推研。但我们时常见到两人在一起牵手在清华校园里散步,老蒋更少有时间来我们班上。后来我留在清华核能研究院读硕,有时夏天晚上去图书馆看书时,常常见到小卢抱着他们儿子在图书馆的喷水池前乘凉和别人聊天。小卢为人比较大方,人热情也话多。老蒋后来在清华提为副教授后分了房子,清华也为小卢解决了户口问题,并将小卢安排在了核研院能科楼的复印室工作。估计那段时间是他们最开心最轻松的时候。

我硕士毕业工作后,渐渐与老蒋他们没了联系。直到我搞定 T/G去能科楼找我以前老师写推荐信时,才得知老蒋去了美国做了访问学者,但不知是在普渡。后来我拿到普渡核工的offer,临行前去能科楼向以前的老师和一些哥们告别时,才得知老蒋也在普渡核工,同时也得知我们本科班的另一位同学老卜也在普渡核工系,又才与他们取得联系。

来到普渡后的第一顿饭是在老卜家蹭的,第二顿饭是在老蒋家蹭的。与小卢也是从那时开始熟悉起来的。那时我刚到美国,老卜和小卢(更多时是和普渡足球队的老乡李实)时常在周末带我开车去“奥狄”“麦耶尔”和“沃尔玛特”采购(血拼)。从我与小卢不多的交谈和接触中,可以看出小卢是一个比较开朗健谈的人,非常会过日子。什么地方什么东西便宜实惠她似乎都知道,还时常教我们这些单身汉们怎么做菜。小卢那时除了在家带孩子准备托福外,还时常在普渡附近一家叫“长城”的中餐馆打工补贴家用。当时他们家那辆较新的丰田佳美似乎很大部分就是小卢的功劳。小卢那时常说留在美国打工也不错,一天的工资加小费换成人民币可抵她国内一个月的工资。也许部分是这个原因,小卢后来才愿意留在北美和移民去加拿大。的确,在国外生活,中国男性的生存压力更大。相比较而言,中国女性更容易融入北美社会,也更容易找到工作。原因很多,但有一点很重要: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更快能掌握外语口语,外国男人一般觉得中国女人不会对他们构成工作上的太大威胁。另外中国男人对自己要求更多,总希望找专业工作一步跨入中产阶级。

在普渡的那几年,对老蒋小卢他们全家而言,虽然辛苦,但却是最充实和开心的。当时小卢老蒋都有比较明确的奋斗目标。小卢后来半工半读在不到三年里读完了普渡的会计本科,老蒋也拿到了核工的博士与计算机的硕士。

人生就是这样:当你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时,再苦再累再难你都可以忍受。这些苦难反而能激发出你自身的更大潜能去拼搏去奋斗。然而一旦等你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还没有找到下一个目标时,你就会感到人生之空虚无聊,会觉得生活没什么意义。所以,有句话说得很好: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寻找自己的下一个目标。

在普渡学习的那几年中,老蒋非常刻苦,他老板对他也很欣赏,专门给他买了台电脑放在家里供他专用。周末老蒋也常常和我们一起踢球,甚至与我们一起开车去附近的UIUC和Kekemo与当地的华人足球队踢球。当时他已经有三十五六了,可踢起球来体力与我们二十七八的小伙子不相上下。当时他们一家在普渡是别的中国留学生眼中的明星家庭。男才女贤,儿子也听话懂事。老蒋由于精通武术,常常在普渡的春节晚会和中秋晚会上与他儿子一起上去表演。另外,老蒋还时常在周末去拉斐特的一家武馆与一些老美切磋,免费教了几个美国徒弟。后来老蒋爸妈来美国,他们搬到一处大的公寓去时,还有一个他的美国徒弟开着一辆truck过来帮他搬家。总之,他们一家在普渡很受人尊敬。

当时那几年是美国经济的黄金岁月。凭老蒋的计算机硕士是可以很轻松找到工作留美的。但当时老蒋是J-1签证,毕业后清华不同意他的两年豁免(J-1 waiver),所以他必须回国工作两年才能再回美国找工作。而我在99年夏转学去了“大十联盟(Big-Ten)”的另一所学校转学EE的芯片设计。之后与老蒋他们的联系逐渐减少,知道他毕业后回到了清华做教授和某个研究室的副主任。到后来与老蒋他们就失去了联系。

几年下来我也曾经历过失业找不到工作,经受过精神和经济上的双重压力,也曾经对自己对人生非常失望,自信心也一度跌落到最低点。但总是对自己不甘心,总觉得自己再努把力就能找到工作,找回希望和自信。就像美国电影《肖先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所说:希

望是一个美好的东西,也许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凭着这点微薄的希望,我自学了模拟集成电路和射频集成电路中的好几本经典书籍,并做完了好几本书后的全部习题。半年后我也顺利地找到了我理想的工作。

上上周五晚,因为自己参与设计的一块芯片两周后要送去台湾投片(tape-out),所以留在公司加班做“后仿”写设计文档报告。吃完夜宵没事就上网看,才得知老蒋出事。没有想到,多年没有联系和消息,一有消息却是噩耗。事过了好几天,仍然无法相信。几天下来,依然吃不下睡不好,多年前的美好时光和精彩片断仍时时在我脑海里回放。我非常能够理解老蒋那种理想破灭后的失望心情,也能够想象得到那种多年失业所造成的精神和生活的压力可以让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对家庭对父母对子女有责任感的人)完全崩溃。有时我也常常想到“要是老蒋不来加拿大,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事情发生”。人生有时就是这样:一步错,步步错。后面即使再努力,也很难回到原来正确的路上,因为你已经在正确的时间上做出了一个错误的选择。老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可能专给某一个人多次选择的机会。人生没有如果,人生也不可重来。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把握自己的今天,认认真真地好好生活。

尽管我与老蒋只是泛泛的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师生之交,也不是我们班里老蒋最欣赏的那几个学生之一,但儒家传统思想说的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还是决定请假亲自飞加拿大多伦多一趟,代表我们工物系73班的全班同学,送老蒋最后一程。

蒋老师,一路走好。

浓浓师恩,我们永远不忘!
[ 此贴被卡拉在07-31-2006 21:08重新编辑 ]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33楼  发表于: 2006-08-04   
蒋国兵追悼会上一片叹息 加拿大部长发唁电
来源:中新网

日前跳桥自杀的美加双博士蒋国兵追悼会当地时间2日晚在多伦多香港殡仪馆举行。有200多人参加了追悼会,许多不认识蒋国兵的当地市民也自发前往,向这位英年早逝的移民同胞鞠躬告别。

“天降噩耗人竟魂亡置疑难信,如此韶华壮志未酬唏嘘叹息”灵堂上的这副挽联道出了200多名当晚出席追思会的各界人士的无比痛心和哀悼。泣不成声的卢彩蓉对丈夫的声声呼唤更让所有在场的人无不动容。她用英语对1名前来治丧的西人朋友哭诉﹕“他走了我也想同他一起走……我不能……没有他我不能活。”

多名生前好友对蒋国兵的追忆更叫人对他的离去扼腕叹息。蒋国兵曾是清华大学武术队的队长,过去的队友王晓冬宣读了由1名蒋国兵的师兄同窗起草的悼文,不禁让人慨叹造化弄人。他表示,当校友们听闻噩耗后,去清华查了蒋国兵的档案,惊奇地发现当年的湖北理科状元,竟是以401分的高分,考入清华大学。悼文中写到﹕“401分为他展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401高速公路结束了他在凡尘的一切留恋与烦恼。”
   

图:卢彩蓉在灵堂上向着先走的丈夫遗体泣诉,今后谁来照顾她们。

同学们呼唤“魂兮归来,既然天赐慧根,让他自天门跃龙门,自亚洲赴美洲,文武双全,博士双获,又何必天妒良才,让英雄无用武之地,满腔抱负空余恨,以至梦断他乡……。”

蒋国兵的离去不仅震动了华人社区,也触动了加拿大各级政府。加拿大联邦体育部长庄文浩由于开会不能亲自出席葬礼,特意发去唁电,对蒋国兵的离去表示哀悼并向其家人表达了深切的慰问。另外加拿大联邦自由党国会议员比尔葛蓝姆也发去唁电,多伦多市议员候选人罗大卫也亲自到场致哀。

安大略省移民厅长科尔亲自到场并捐款。科尔在致辞时表示,蒋国兵的死不仅是他家人的损失,更是我们所有人的损失。他是一个如此有才能的人,他代表了许许多多有聪明才智的人,他们同样需要帮助和支持,也需要一些温暖的话语。他的死的长期和正面的意义就是让我们从中思考如何去帮助他人。
   


图:盖棺后,卢彩蓉伤心欲绝,支持不住,险些晕倒灵堂

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和多个华人社区组织包括清华大学校友会、湖北同乡会、中国专业人士协会、华咨处、中国移民紧急援助基金等都敬献了花圈。许多海内外的清华校友、普度大学校友、多大校友及蒋国兵生前的学生、教授等纷纷发去唁电或亲自前往致哀。

蒋国兵在多大的导师Kawagi教授回忆了他在多大的学习,盛赞他是难得的人才。同学们不胜悲痛和惋惜地称,一代英才的离去使科学界失去了1名干将。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鹏飞 离线
级别: 军长

显示用户信息 
34楼  发表于: 2006-08-05   
引用
引用第5楼小平07-24-2006 17:59发表的“”:
学习物理和数学过多过深的人,都会多少有点抑郁症。
当年在学校的时候,每年都有物理系数学系的学生不是自杀就是得了精神病。


Really???

How about the guy who is 82 years old?
人嗳,仁爱,忍捱,刃挨~~~
流金岁月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35楼  发表于: 2006-08-05   
活下去,其实很容易。
快乐的活下去,其实也很容易。
当年走马锦城西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36楼  发表于: 2006-08-05   
纪念我的班主任蒋国斌老师(2)
送交者: wanzhouzaier 2006年8月04日18:27:46 于 [茗香茶语]

前天晚上(8月1日)从美国加州橙县飞加拿大多伦多,由于临时购买的机票,一路转机较多,到达多伦多时,已是第二天上午。事先联系好的一位清华学姐来机场接我后,吃完brunch稍微休息后,便前往看望蒋老师的太太小卢。虽然当初我与老蒋交往并不太深,也不是班上老蒋最欣赏的那几位同学之一,却大老远从加州飞往加拿大参加老蒋的葬礼,因此卢姐见我到来十分欣慰。我把事先打印好的工物73班各位同学所写的纪念蒋老师的文章送给卢姐,并告诉卢姐我们工物73班在美国和国内的所有同学让我代表他们问候你好。

记得当初在清华读本科时,我曾问过老蒋他本人关于他名字的问题,他当时非常自信地告诉我,是文武双全的“斌”。所以,在我的记忆里,我一直认为蒋老师的名字是蒋国斌,而不是蒋国兵。

这两天来,从我与卢姐以及其他清华在加拿大的学友和老蒋的朋友聊天后,我感觉,多数在加拿大的老蒋的朋友对老蒋的死因推断与我的猜测一致,为忧虑症(depression)。蒋老师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他为人正直,甚至死板。当一个人发现外部世界与环境距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时,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的思想很难被家人和朋友所理解而无法交流时,他就会觉得外部世界逐渐向他关上了大门,一个人陷入自己的内心世界而越来越孤独,最后觉得离开这个世界也许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从我与卢姐和其他朋友的聊天中得知,老蒋其实在普渡的最后一年时过得并不愉快。老蒋由于来美国时年龄较大,虽然刻苦用功,但英语口语写作等一直不太好。由于在写作论文和科研中与导师等一直存在矛盾而无法解决,比较心力憔悴而郁闷苦恼。那时他已经有些不太明显的忧郁症的表现。2000年5月毕业拿到博士学位回到清华后,核能研究院曾答应给他的教授职位,直到他2001年4月离开清华核能研究院时也没有兑现。而且核能研究院在对他的使用上有几点一直令他非常苦恼:我们在国外留学的朋友们由于晚上比较安静和较易集中精力而常常喜欢在晚上工作和研究,蒋老师就是这类喜欢晚上干活的人。然而,核能研究院能科楼一到晚上10点就往外赶人锁门,常常让刚刚打开思路的他非常无奈。另外,由于核能研究院外事活动较多,常有老外来参观访问或商业谈判,一些领导常拉老蒋去撑门面参加各种外事吃喝宴会。蒋老师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对此类吃喝非常反感从来不去。甚至有些领导跟他到家拉他去参加宴会,不去参加就赖在他家不走。再者,在清华核能研究院这种是非之地,当他看到一些善于溜须拍马而科研水平不行的人却飞黄腾达,而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多年勤勤恳恳却无法得到重用时,我想老蒋一定非常郁闷。总之,老蒋在清华也呆得不愉快。的确,在普渡那种与世无争的平静的田园风光似的环境中生活几年后,又回到经济飞速发展思想和社会道德水平也历经剧变的中国,老蒋很可能觉得中国社会已经与他格格不入。当一个人无力去改变这个社会,同时也不愿去迎合去适应这个社会时,那么,他只有一条路可走:离开这个社会。

当时卢姐已移民去加拿大,见老蒋迟迟不来加拿大,就辞去工作准备回国。这时老蒋已改变主意想去加拿大,自己买好机票后才打电话告诉卢姐去多伦多机场接他。这样,他们一家又才在加拿大团聚。

老蒋刚来加拿大时,卢姐刚辞去工作,全家没有任何收入。当时整个北美经济都非常不好,非常难找到工作。卢姐想去申请她自己所存的失业保险(unemployee insurance),老蒋激烈反对,说你有手有脚,为什么不去工作反而想占政府便宜?其实失业保险是自己工资里扣出的一部份,并不是政府的钱。可是老蒋宁可出去打labour工,也不准卢姐申请失业保险。了解老蒋一家的朋友都说,老蒋打labour工的那段时间是他们全家在加拿大最快乐的时候。那时,老蒋曾做过油漆工建筑工等等,每天的体力工作十分辛苦,完工回家后只想吃饭和睡觉。他们一家收入虽然不多,但全家却同心协力打算在加拿大扎根下去,老蒋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一些哲学和社会以及自己将来等方面的东西。(记得很久以前,我也曾在网上看到过一篇关于治疗抑郁症的文章,大意是多干活,让工作充实自己每天的生活,尤其是体力活,长时间让自己的身体疲惫以至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那些让人忧郁的问题。曾有人做过统计:在美国的中下层体力工作者中,患抑郁症的比例最低。)

半年后,老蒋在多伦多大学申请到资助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后,也开始有时间和精力去读一些哲学历史和社会方面的书,去思考一些这方面的问题。他常常从图书馆借来大量的这方面的书籍,在科研之外进行哲学历史社会等方面的阅读研究,并写下了大量的心得体会和文章。他曾试图与卢姐探讨这些精神世界的问题,但可能卢姐更多想到的是如何在加拿大生存和发展下去,因此很多这方面的探讨可能让老蒋并不满意。但卢姐对老蒋非常关心,为了让老蒋多结交些朋友也多些朋友与他探讨这些方面的问题,常常在周末请来不少朋友来家吃饭聚会。然而许多在多伦多的华人朋友更关心的是如何找到一份满意的技术工作或者物质上的追求,因此许多这样的聚会最后可能常常变成老蒋一个人的讲演,这也很可能让老蒋更加感觉到自己精神世界上的孤独,很可能也加重了他的抑郁症。也许是在普度时与他的犹太裔老板相处不洽,也许是他读了许多有关中东历史的书籍,也许是中国与以色列之间关于军事方面(空中预警机)的纠纷,老蒋开始对犹太人反感,对美国所支持的以色列也很反感。听多伦多的华人朋友说,老蒋在2002年曾有过一个年薪6万多的offer,然而他却因公司的老板是犹太人而谢绝。在老蒋拿到第二个博士后,他在找工作时曾有过一些公司的面试机会,然而他却并不太上心。相反,而对一些来自学校和科研机构的面试和机会却十分重视,也许在他的眼中,这样的单位这样的工作环境更适合他的内心需求,也更能发挥他的长处。然而,他迟迟没有得到任何回音。加上那时正好是以色列军队大举进攻黎巴嫩造成许多无辜百姓伤亡。很可能这些种种外因叠加在一起,形成了对他精神世界的最后一击。事后,他的朋友和卢姐在他的笔记本上发现了这样一句话:I devote myself to the world peace。一些在多伦多与老蒋交往较多的华人朋友也认为以色列进攻黎巴嫩的流血事件是一个引因。

说实话,我这段时间心情一直非常沉重。在飞往多伦多之前,我心中一直对卢姐隐隐有些不满,觉得蒋老师的死与她应该有很大关系,如果她不坚持来加拿大而跟老蒋回国,老蒋可能不会走上这条不归路。这两天我的所见所闻所感让我得知蒋老师之死的根本原因并非卢姐,而是多年内心精神世界的孤独感和长时间在加拿大无法让他发挥专长而郁积的抑郁症。网上有很多人无端地造谣中伤或横加指责,将老蒋的死因归罪于卢姐固执地呆在加拿大而不愿意回国或老蒋自己的自私和不负责任。所以,作为老蒋曾经的学生,我觉得自己有必要站出来,澄清一下事实的真相,反击那些泼向老蒋和卢姐的污水。

老蒋一直就是一个非常富有责任心的人,对他的工作,对我们这些学生,以及对他的家人,都非常有责任心。在普度时我常常看到他在周末训练他儿子练武或带他儿子去图书馆看书。记得在99年的普度中国留学生春节晚会上,他和他儿子在台上一起表演长拳,两人动作非常同步协调,博得全场掌声。当时台下我旁边的一个老外指着小蒋对他太太说:“I wish he is my son。”由此可见别人对他们家庭生活的羡慕。来到加拿大后,老蒋也是每天必陪儿子卢姐练武打羽毛球。在他们小女儿出生后,老蒋每天给小女儿洗澡喂饭带她睡觉等。小女儿喜欢在洗澡时玩水,常把老蒋全身衣服打湿,父女俩常常在这时哈哈大笑。卢姐在生小女儿后患了较为严重的甲亢,老蒋包揽了大部分家务,还常常陪卢姐散步打羽毛球。这些难道不能说明老蒋是一个非常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人吗?

当老蒋去年在加拿大拿到第二个博士时,卢姐打定主意愿随老蒋回国,曾问过老蒋是否愿回国。老蒋当时正醉心于写作他的一些哲学历史社会等方面的研究心得,没有去想这些问题。卢姐曾主动通过清华核研院和工物系的一些老关系为老蒋联系回清华工作的机会,但老蒋似乎对回清华工作不太积极,虽然他也愿意回清华,这些可能与核研院当初没有兑现对老蒋的承诺等等有关。这些都说明卢姐并不是一个固执要呆在加拿大而不管老蒋事业的自私自利的人。

老蒋的离开对小卢姐打击极大,他们全家仿佛失去了主心骨,卢姐一直十分悲痛,精神也一直非常恍惚,总觉得老蒋并没有离开她们。那天在蒋老师的追悼会上,来了很多人。在我们一一向蒋老师遗体告别时,卢姐一直在低声痛哭。当我向卢姐握手致意时,卢姐一下抱住我放声痛哭,对我说:“小陈,你们蒋老师睡着了,你去把他叫醒,叫他跟你们一起去踢球吧......我不能没有他...”。当时我强忍的眼泪那时再也没有忍住。相反,他们儿子似乎一下子成熟了许多,常常安慰妈妈和哭闹的妹妹,只有在周围没人的时候才偷偷流泪。小蒋真是一个坚强懂事的好孩子。今年才14岁的他过早体会到了不属于他这个年龄段的艰辛和早熟,非常希望在加拿大多伦多的华人朋友今后能多关心关心他,毕竟现在是他人生世界观人生观等形成的关键时期,过早失去父爱和父亲的指点不知道会不会对他今后的人生之路带来一些消极和额外的坎坷。

另外,为了帮助蒋老师的两岁女儿诗雨,清华化工学哥刘晓兵发起了一个建立RESP教育基金的计划,准备从今年到她17岁,每年为她存入2000加元的教育基金。我也加入了这个计划。如果别的朋友愿意加入这个计划,请与他们联系(email: [email protected])。加入的人越多(如果超过20人),每年每人平摊也就几十元。相对于每年少上一次中餐馆。

这次我去加拿大多伦多参加蒋老师的葬礼,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多伦多华人团结。说实话,我们第一代海外华人或多或少都经历了一些人生坎坷和不如意,每个人从读书打工到找工作结婚生子相信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如果我们每个海外华人能够抛开政治宗教信仰爱好等方面的分歧而相互帮助团结在一起,老蒋这样的悲剧就会减少很多。另外,我们中国人常常把个人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疾病等当做一件可耻的事情而藏着掖着,不愿意去看心理医生或让朋友为你分担。这样下去,心理方面的问题会由小变大,最后自己无法走出而造成悲剧。所以,我建议,如果你看到或感觉到你周围的朋友有精神或心理方面的问题,一定要告诉他/她的家人,一定要建议他/她去看心理医生,一定要他/她把精神或心理方面的压力释放出来,这样才是对朋友最好的关心。而如果你自己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也一定不要回避,要告诉自己的家人或朋友。要知道,真正关心你爱你的朋友家人他们知道后是不会嘲笑你的,而那些周围不关心你的人,你即使不告诉他们他们也一样会嘲笑你,那些人也不会是你真正的朋友。

另外我这次去加拿大的最大收获是,从许多清华学友身上学到了很多面对生活事业婚姻不如意时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蒋老师的追悼会上,我遇到了十几位在多伦多的清华工物系的师兄师姐师弟。与他们交谈让我受益匪浅。由于北美受绿色环保组织的压力已经几十年没有发展核工和建核电站,加上核工业属于受政府管制的工业,有中国背景的人很难申请到这方面的工作许可证。因此我们工物系的师兄师姐师弟纷纷求通则变,利用扎实的基本功转学其它容易找工作的专业。我这次见到的听说到的清华师兄师姐师弟们,有的在做房地产经纪,有的考了律师资格做专利律师,有的转学计算机做软件工程师,有的在开公司做国际贸易,有的考了PE(职业工程师)做技术工人,有的在做管子工和中学教师等等。总之,我们在海外的第一代移民要想在国外发展下去,必须要先生存下来。靠自己双手挣钱,即使是打labour工,这样的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如果你想玩高尚,可以在八小时以外,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穿上西装打上领带去音乐厅听交响乐,没有人会因为你打labour工而讥笑你。对于我们这些第一代移民而言,无论你在国内时地位有多高,事业有多成功,来到加拿大和美国,你的起跑线与大家都差不多,你必须得放下身段重新开始fair-play, 我想也许这是大家愿意来北美的原因之一吧。

这段时间我的心里一直比较杂乱,常常胡思乱想。蒋老师之死让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人生之短促和生命之脆弱。我们活着的人一定要珍惜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珍惜自己的家人朋友以及自己爱过和爱自己的每个人。为了让自己一生不留下太多遗憾,等过段时间心情平静下来后,我准备把自己最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情好好想想,列一个表出来,准备在十年或者二十年内完成。

以上就是我这几天来的胡思乱想所得,我把这些写下来,一则想纪念蒋老师和帮助他们家人;二者想澄清一下许多网上的谣言,为蒋老师和他们家人正名;再则想把我的一些收获和体会与大家分享。如果你们觉得我的有些话不对,别骂我,就当没有看到这篇文章。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37楼  发表于: 2006-08-13   
纪念我的班主任蒋国兵老师(3)
送交者: wanzhouzaier 2006年8月13日17:45:59 于 [茗香茶语]

从加拿大回来后,由于自己参与设计的一块芯片马上要tape-out,一直非常忙。这两天,自己参与设计的另一块芯片project的需要,飞到湾区的Fremont出差,因而一直没机会上网。今天才从网上得知自己写的东西在网上引起了如此大的反应,被人骂的体无完肤:有说我弱智被洗脑的,有说我SB往清华脸上抹黑的,有说我是杀蒋老师的帮凶的,甚至我的电子邮件信箱里有说我是奸夫为淫妇开脱罪责的(当然也有人称赞我的所作所为的)。我草它马,网络这林子大了真他马比什么鸟儿都有。今天趁着老子有空,就来一一反驳。

首先我与蒋老师已经多年没有联系了,如果不是从网上得知他自杀的消息,我根本不知道他在多伦多。那些骂老子是奸夫什么的傻比用你们屁股去想一想,也会觉得不合逻辑吧?至于我为什么称蒋老师的夫人为姐,原因很简单:老蒋虽然是我们的班主任,但我们全班基本上把他当大哥看,而且他太太与我们班同学年龄相仿,比我们大不了多少,所以我们不少人称她卢姐或小卢。

第二,我与老蒋和卢姐交往并不太深,也不是班上老蒋最欣赏的那几位同学之一。我与他们有七年多没有任何联系,也根本不知道他们过得好还是不好。所以我根本犯不上为卢姐开脱什么。退一万步讲,就算卢姐后来与蒋老师关系恶化,甚至是她逼死蒋老师,那么,蒋老师的死应该是对她的最大惩罚:在她的余生中,她将时时面对别人和自己的良心指责,独立抚养大他们的儿女,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前面有什么样的苦难等待着她?还有,你们指责她用蒋老师的死来博取大家的同情好发财,难道这次所捐的几万元钱就能解决掉他们今后的所有经济困难吗?

另外,为什么我和蒋老师交往并不太深,也不是班上老蒋最欣赏的那几位同学之一?不为别的,我与他性格完全不一样。蒋老师是一个非常稳重的君子,虽有一身武艺,却从不与人争斗。我性格冲动,小时曾在业余体校踢过球,常常与人打架斗殴。到了清华,多次打架,与同学打过,与清华教工子弟打过,与食堂师傅打过,甚至到了美国踢球时还与阿拉伯人和黑人都干过。为这个,我在清华曾挨过全校通报批评,警告和严重警告等处分。虽然我的成绩一直是班上前几名,但蒋老师因为这些常常批评我,也不太欣赏我,我甚至在大学五年没有得过奖学金,因为我的德育评估分从来就是班上最后几名。对此我也对蒋老师等心有意见,常当他们面发牢骚说:奖学金本来应该奖励学习好的,却奖给了那些党员和积极分子,以后干脆叫奖党金得了。

后来我来到普渡,与蒋老师同在核工系读书。老蒋是一个比较好面子的人,(我估计)大概是觉得与自己以前的学生在一起上课一起学习有些掉分儿,尽管他的英语口语和听力等不太好,上课有时听不太明白,但很少与我们一起讨论问题。我也是个比较有自尊心的人,见他不太与我往来,也不主动与他多打交道。尽管我当时没有车,但我很少麻烦蒋老师和卢姐,周末常常让老乡普渡物理系的李实等开车带我去shopping。我记忆中就麻烦卢姐两三次,其中一次是我九八年暑假回国探亲前她带我去mall买带给家人的东西,作为回报,我也给她带了一些她送给清华核能研究院朋友的什么深海鱼油等。我印象中,老蒋也很少麻烦别人,从不欠别人人情:九九年初老蒋父母来美国,他们搬家到普渡村(purdue village)的two-bedroom公寓,老蒋叫了我帮他搬家,还有一个跟他学武术的美国徒弟,搬完家后,他立马请我们去一家叫“Taste of China”的中餐馆吃饭。所以我非常能理解蒋老师在加拿大郁郁不得志时为什么不与我们这些他当年的学生联系。我在多伦多期间,听他当年清华的同班同学在加拿大某核能公司工作的许学长讲,蒋老师甚至拒绝接受他同学的任何帮助,想评自己之力在加拿大有所作为。

我这次去多伦多送蒋老师最后一程,不为别的,原因就是三点:一则,蒋老师曾是我的班主任,我钦佩他的为人,也记着他曾对我的批评和给我的帮助。二则,我们全班在美国的其他六位同学都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前往加拿大。虽然我和蒋老师交往并不太深,但这时候我必须去,我不愿意看到在蒋老师的追悼会上没有一个他曾经教过的学生来送他最后一程,这样对他和他的家人是难以接受的。三则,我们中国人讲究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前往加拿大的原因。与网上那些萨比所说的什么狗屁奸夫淫妇完全不相干。

第三,蒋老师已经走了,不管他是出于什么原因,对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好好生活。网上那些无聊的猜测和甚至下贱的攻击对老蒋的家人来说,只能是在他们受伤的心上再深深地割上一刀又一刀,甚至剥夺掉让老蒋的家人失去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的最后的精神动力和勇气。我们这些过去他的学生,在这时只能站在他家人和卢姐后面去帮助关心支持他们,这也是我为什么在网上发文章鼓励大家去帮助他们两岁的女儿的原因。至于有人骂我为什么不去帮另一位多伦多的华人单身母亲,说实话,我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否则我也会尽我一分微薄之力帮他们。

第四,至于说我弱智为清华脸上抹黑等等,我倒可以说说我的例子。我现在所在的这家公司里,我是第一个做模拟和混合信号的中国人和清华人。当初由于失业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找到工作后,我决定今后走模拟和射频集成电路设计方向,半年内自己自学了好几本这方面的经典教材,做完了这几本书上的几乎全部习题,又利用盗版EDA工具学会了几种工业界常用的模电射频设计软件。在我参加的四家公司面试时,我能全部回答出他们的面试问题。尽管我当时没有任何实际模电射频工作经验和tape-out经验,我拿到了三家公司的offer。我现在所在的这家小公司就是面试后当场给我工作的。在工作期间,我积极主动地完成交给我的任何设计任务,虚心向老设计人员认真学习,与公司所有人都相处得很好。不到一年后我就由Design Engineer(I)升为(II)再升为(III)。我的manager和公司的CEO以前从未听说过清华的大名,现在却从我身上得知清华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常常说以后公司要招中国人时一定要先考虑清华的。最近我们设计部门扩大,他们主动找到我,要我推荐我以前的清华同学朋友。我想我自己的例子是在往清华脸上添红而不是抹黑吧?

第五,以前我在台湾柏杨的文章中看到他说什么“中国人一盘散沙”和什么“中国人喜欢窝里斗”等等时,我常不以为然。这次从网上那些萨比对我的谩骂中,我真的体会到了,这年头想做点好事也得要做好被别人骂的心理准备。最后我想说的是,咱们海外的中国人,作为第一代移民,在生活和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在精神上也可能会遇到一些很重很痛苦的打击,所以我们一定要团结起来,相互帮助,老蒋这样的悲剧就会减少很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海外立住脚,才能有所发展,也就才能在北美的经济政治舞台上发挥更大更深的影响。

就此止笔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38楼  发表于: 2006-08-15   
请给蒋儿女捐款的善良的人们看看吧


送交者: meanIt 2006年8月15日00:27:26 于 [茗香茶语]

回 答: 我们究竟为啥批判卢姐和万州?——关于万州崽儿的纪念蒋国兵系列 由 meanIt 于 2006年8月14日10:32:43:


两则关于蒋家的消息

送交者: 无名客 于 2006-08-15 11:11:16

蒋国兵的遗孀卢彩蓉向社区发出感谢信,只字不提蒋国兵老父老母。详见以下感谢信全文:

尊敬的各慈善捐助团体和个人,多伦多中文传媒,蒋国兵家庭援助协调小组:

自7 月21日蒋国兵离世后,我顿失夫君,如晴天霹雳,五雷轰顶,陷入极度的悲痛之中,是你们伸出了援助友爱之手,挽救了这濒临毁灭的家庭,使我和两个孤苦年幼的孩子度过最初的难关,同时深切体会到人间真情的温暖,也使我渐有生活下去的勇气,我将永生难忘你们为我和两个孩子所做的一切,心感至极,不能言表!

卢彩蓉2006年8月10日
----------------------------------------------------

游客认为:
2006-8-14 20:51:00
蒋之遗孀周四送幼女回国交别人抚养-不得不说的一些事

作为事件前后能得知蒋国兵及其遗孀为人及生活中一些信息的人,实在忍不住把我所知道的一些客观事实告知大家:

1)蒋之遗孀周四即将把幼女送回国交给自己姐姐抚养--尽管大家的捐款足够幼女送托或像以往一样就近找中国老人帮忙;

2)卢开的车是家里出事前,一次性付款买的全新CAMERY;

3)卢一直给儿子买名牌服装;

4)蒋事后几天,卢就能有心情抹口红;

5)今年春天买房后,在找工作前途未卜的情况下,蒋感觉经济压力沉重;卢是什么样的女人,稍一打交道,就会令人感觉到。对于已入土的人,感觉真的是可怜,可惜,可叹,可悲!但唯愿他能安息!对于活着的,感觉心有不平,不吐不快,只说事实,也不想妄加评论。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39楼  发表于: 2006-08-15   
zt疑点重重:蒋国兵自杀事件全程回顾 by mimm


送交者: nova 2006年8月14日14:39:12 于 [茗香茶语]


疑点重重:蒋国兵自杀事件全程回顾

送交者: mimm 2006年8月14日14:05:04 于 [茗香茶语]

回 答: 纪念我的班主任蒋国兵老师(3) 由 wanzhouzaier 于 2006年8月13日17:45:59:


●声明:所有信息均来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并且全部忠实原文摘录。人物出场及其谈话内容均按媒体报道顺序,有个别地方重复。

详见:http://news.newstarnet.com/gb/Feature/Jiang_Guobing/


时间:

●7月20日晚上
蒋国兵比卢彩蓉早回到家 (平时在服装厂做会计的卢彩蓉傍晚七时左右到家,而蒋国兵回家较晚),他做了饭,一家人一起吃了饭。后来卢彩蓉太约在11时左右先睡了,蒋国兵通常都会比太太晚睡。

●7月20日晚上11时左右
卢彩蓉先睡了,蒋国兵通常都会比太太晚睡。

●7月20日晚上11时许
蒋国兵还把女儿抱到床上,一点不祥的预兆也没有。由于通常丈夫睡得比她晚,因此没有觉察到他离开家出去。

●7月21日凌晨
根据多伦多警方研判,蒋是乘坐TTC前往该处,有目击者看到蒋在出事地点徘徊20多分钟。

●7月21日凌晨2:30
在401高速公路和Don Mills出口附近的高速公路立交桥跳下,当场死亡。

●7月21日凌晨4时半左右
当时她从睡梦中惊醒,发现有手电筒的光芒照到她的家里。她来到窗前,看到手持电筒的竟然是警察。大惊之下,赶紧返身寻找丈夫,想叫他起来看看。但是满屋子找下来,不见丈夫。这时,警察按响了门铃。

●7月21日上午
在警方的陪同下,她去医院探视过蒋的遗体。卢彩蓉说:"他那样子就像睡着一样,没有一点他走的感觉。好像他就在身边。"

●7月21日16:9:53
蒋国兵遗孀卢彩蓉女士接受星星生活记者采访文章《详讯:加国移民再添悲剧双料博士跳桥身亡》惊现网络。

●7月22日
卢彩蓉打电话给蒋继兵,告知哥哥客死他乡的消息。

●7月23日
蒋国兵的母亲胡爱先老太婆从报上得知儿子死讯。

●7月27日
卢彩蓉在记者会上呼吁:“给我女儿一份父爱,这是我所不能给予的。”并对蒋家父母隔空喊话:

震撼加拿大华人社区的蒋国兵跳桥身亡事发之后,卢彩蓉一直没有与蒋的父亲直接通过电话。在记者会上,她希望借助媒体传达她对家人的安慰。卢彩蓉说,“爸爸妈妈,我一直都是你们的最爱。在这个时候,希望你们能够坚强,你们的坚强是对我们最大的安慰,也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你们保护好你们的身体,我就能挺下去。”

●8月2日
蒋国兵追悼会在香港殡仪馆举行,至此,总计收到善款已经超过8万加元。

●8月3日
蒋国兵以前学生陈先生根据卢彩蓉等人提供的信息,在网上撰文:
《抑郁症+以色列:蒋国斌老师的最后岁月》,将蒋国兵的死因归结于抑郁症和以色列入侵黎巴嫩。

●8月10日
蒋国兵骨灰安葬好景墓园。估计社会各界对蒋家的捐款数目总计近10万元。


地点:

●Townhouse的位置:
在A.Y.Jackson中学的入学范围内。
A.Y.Jackson中学地址:A.Y. Jackson S.S.,50 Francine Drive,North York, M2H 2G6

●自杀地点:
401高速公路和Don Mills出口附近的高速公路立交桥。


人物:

●蒋国兵遗孀卢彩蓉:

蒋国兵的遗孀卢彩蓉女士在接受星星生活记者采访时表示,她是在今晨4:30警察登门时才知道这一消息的。

面对突如其来的噩耗,卢彩蓉表示无法接受。在警方的陪同下,她今日上午已去医院探视过蒋的遗体。卢彩蓉说,"他那样子就像睡着一样,没有一点他走的感觉。好像他就在身边。"

卢彩蓉说,她移民加拿大半年后,曾经准备回国。这时蒋国兵又突然决定出来与家人团聚。为此,她还专门去有关机构为蒋国兵补了一张移民纸,蒋才最终于2001年4月以移民身份出国。"没有想到,这张移民纸断送了他的生命。"卢彩蓉说到这里已经泪流满面。

卢彩蓉说,移民加拿大之后,蒋国兵一直找不到专业工作,心情十分沮丧,原本性格不错的他也开始变得内向。登陆初期曾在一家油漆厂打工,大半年的时间收入才只有5千。后来,蒋国兵于2002年进入多伦多大学化工系攻读博士。

今年春季,蒋国兵获得多伦多大学博士之后,在怀雅逊大学(Ryerson University)与多伦多大学的合作的一个研究基金项目中从事博士后研究。

据了解,蒋国兵在怀雅逊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合同将于7月底结束。

卢彩蓉介绍说,蒋国兵也试图在找新的工作。不过,虽然发出不少简历,但一直没有得到面试的机会,而且连一封拒绝信也没有收到。由于蒋国兵一直想在专业领域上发展,希望学有所长,并不愿遗弃多年所受的教育去改行从事其他工作。但蒋国兵终不得志,认为这里没有人欣赏他,因此心情一直不太好。

蒋妻卢彩蓉也表示,此前没有一点自杀这方面的征兆,蒋国兵也没有留下遗书。她说,自杀的原因可能是丈夫找不到工作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以及他们刚刚买房后家庭的经济压力。蒋家是在今年4月才在北约克购买一间面积并不大的镇屋(Townhouse),卢彩蓉目前在一家服装厂从事会计工作,收入并不高。卢彩蓉说,"房子买了之后,我们家已经所剩无几。"

卢彩蓉自责道,因自己疾病缠身,患有甲亢并一直吃药,加上小女儿只有2岁比较闹,她一直对蒋国兵的关心比较少。而且,卢彩蓉说,"我一直有工作,但他的心态很高。因此在找工作这方面,我尽量避免刺激他。"卢彩蓉说,"蒋国兵曾经有过回去的打算,包括在买房之前,但迟迟没有下决心。"

"他为人十分正直,有的时候又很固执,称他是老古董。"卢彩蓉含着泪水回忆道,比如去需要有会员卡的Costco商店购物,他就不愿去借卡冒充他人。两人自1991年结婚后感情一直很好,而且夫妻俩一直以兄妹相称,只是当年在移民加拿大的话题上两人有过激烈争吵。

据蒋太太卢彩蓉昨天说,最近并未看出先生有任何异样。

前天晚上,蒋国兵比卢彩蓉早回到家(平时在服装厂做会计的卢彩蓉傍晚七时左右到家,而蒋国兵回家较晚),他做了饭,一家人一起吃了饭。后来卢彩蓉太约在11时左右先睡了,蒋国兵通常都会比太太晚睡。

昨天凌晨约四时半,卢彩蓉听到有人在家门口讲话,从窗户看到是警察,这时她才发现先生不在家中。警察带她到新宁医院认尸,根据警察的判断,蒋国兵约在凌晨2时50分从当米尔路夹401公路的桥上跳下身亡。

妻认夫婿生活压力很大。

卢彩蓉表示,她先生在家中或身上均未留下遗书,所以她并不清楚丈夫轻生的真正原因。

但她说,蒋国兵生前的压力很大。首先是来加之后一直未找到理想的工作,刚来加拿大时,他当油漆工,一年只赚5000元;后来读博士做博士后研究,但相关的合同到今年六月底止,这段时间他一直向外发求职信,却连面谈的机会也少有。家里今年四月刚买了房子,两个孩子儿子14岁,女儿才两岁。

卢彩蓉回忆说,丈夫来到加拿大以后变得比较内向。他多伦多大学化学工程的博士后合约即将结束,而寻找工作的简历发出许多却如石沉大海,令他们存在经济压力,但她却完全没有觉察到丈夫会自寻绝路的怺象。前一天即7月20日晚上,11时许,蒋国兵还把女儿抱到床上,一点不祥的预兆也没有。由于通常丈夫睡得比她晚,因此没有觉察到他离开家出去。

可怕的一幕发生在昨晨4时半左右。当时她从睡梦中惊醒,发现有手电筒的光芒照到她的家里。她来到窗前,看到手持电筒的竟然是警察。大惊之下,赶紧返身寻找丈夫,想叫他起来看看。但是满屋子找下来,不见丈夫。这时,警察按响了门铃。

她随警察一起前往医院殓房认过了丈夫的尸首。但一切恍然梦中。她始终无法相信,丈夫和她已经天人永隔。

蒋国兵没有留下遗书。因此他自杀的真实原因,也许永远没有人会知道。

“没有想到,这张移民纸断送了他的生命”。昨天,卢彩蓉说到这里已泪流满面了。

卢彩蓉表示,蒋国兵近期已为找工作发出过不少个人简历,但基本没有回应,就连拒绝的信也没有,别说面试的机会了。因此,他有不得志的感觉,觉得没人欣赏他的才干。

她自责说,自从女儿出世以后,她照顾孩子的时间多了,对蒋的关心不够。但也知道他心态很高,找工作方面,从来没敢催促过他。

蒋国兵的遗孀卢彩蓉曾向过小组成员表示,蒋的遗体火化后,骨灰将由她保管,让丈夫可永远留在自己身边。

卢彩蓉希望保管蒋的骨灰,把他留在家。监于卢彩蓉亦不知道将来会身在何处,保管骨灰可让她日后走到那里,就把先生骨灰带到那里。

卢彩蓉怀拥2岁的幼女小诗雨在记者会上悲痛难忍,不断落泪。“给我女儿一份父爱,这是我所不能给予的。”

震撼加拿大华人社区的蒋国兵跳桥身亡事发之后,卢彩蓉一直没有与蒋的父亲直接通过电话。在记者会上,她希望借助媒体传达她对家人的安慰。卢彩蓉说,“爸爸妈妈,我一直都是你们的最爱。在这个时候,希望你们能够坚强,你们的坚强是对我们最大的安慰,也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你们保护好你们的身体,我就能挺下去。”


●蒋国兵在多伦多大学的教授卡瓦捷(M.Kawaji):

昨天,在听到噩耗后,蒋国兵在多伦多大学的教授卡瓦捷(M.Kawaji)立刻赶到蒋家,向卢彩蓉表示哀悼之意。他介绍说,蒋国兵是一个专业上非常优秀的人才,并先后发表多篇研究论文。他对于蒋走这条路难以理解。因虽然蒋的研究项目即将到期,但他仍有机会获得延期。博士学位找工作通常比较困难,但如果找到,应该很好。博士后研究的生活经费也有一年3万元。做□博士后研究并且同时找工作,是许多博士生都走过的道路。


●蒋国兵的同学庞海福:

庞海福说,蒋国兵平日里很健谈,但也很内向。他说,事发的前一天蒋还在与多伦多大学的同事聊长城,上周和导师在一起吃饭时,席间他是讲话最多的。庞透露说,蒋国兵前几天突然跟太太说,自己很内疚,对家庭一直没有什么贡献。

庞海福说,事发一个月前还曾与蒋在一起聚过。身为工程师的庞还为蒋国兵作公证。因为蒋虽然移民5年多,但在最近才申请加拿大公民,庞海福说,这个日子是7月4日。

蒋国兵自杀前,曾向妻子表示内疚工作没成就,要妻子撑起家庭。蒋在美学成回国后展不顺利,移民来加后专业也没用上。

蒋7月4日开始申请加拿大公民的身分。不过,前几天,他曾突然向太太表示,对她感到内疚。因为自己学术上、事业上迄今都没有成就,以致家庭还要靠太太撑□。

庞海福透露,在出事前几天,他曾经对太太说对不起,说起自己内心感到愧疚,不仅因为个人在学术、事业上没有起色,在家庭上亦要让太太操劳。在他生命临近终结时的这次内心剖白,或许是对他行为的唯一注解。


●蒋国兵母亲胡爱先:

天门69岁的胡爱先太婆23日从报上得知爱子──拥有美、加两国双博士学位的华裔移民蒋国兵,在多伦多跳桥身亡噩耗后,撕心裂肺,不断喃喃地说,"不可能,他怎么可能自杀?"蒋母哭着地对记者说,儿子性格开朗,处事大度,兴趣广泛,不会用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

蒋母说,半个月前,儿子还打电话回来慰问父母,表示对前途充满了信心,并没有什么异常。"我们无论如何都不相信他会选择自杀。"家人都不肯相信这一残酷事实。

儿子最后一次给她打电话是在今年5月的一天,当时国兵刚刚搬进新买的房子,在电话中,他告诉妈妈,他的新房子,有小草坪和花园。问候过老人,他在电话那头笑着说自己一切都好后才挂掉电话,并没让人发现有什么异样。蒋妈妈哭着说:儿子正是开始享福的时候,千想万想都没想到他会走得这么快。

蒋国兵的母亲哭干了眼泪。她也对蒋国兵的死因产生怀疑,她对记者说:"国兵是有勇气的人,是能够吃苦的人,是坚强的人,是碰到困难不叫苦的人,他怎么会自杀呢?"她还说,过年蒋国兵给她拜年的时候,她还对儿子说,很想念儿子,希望儿子完成学业之后回来报效祖国,中国人要为中国人工作。儿子当时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没有想到……说到这里,这位60多岁的母亲又失声痛哭起来。


●蒋国兵弟弟蒋继兵:

在天门市工商局上班的弟弟蒋继兵说,哥哥是个很理性的人,家里的孩子都把他树为榜样,村子里的人都喜欢他,佩服他。


●蒋国兵妹妹蒋兵容:

据妹妹蒋兵容介绍,嫂子卢彩蓉比哥哥小7岁,也是本村人。卢的姐姐和蒋国兵是同学,因哥哥经常去卢家玩,所以产生恋情。卢出国前曾自费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学院。

据蒋继兵介绍,他是22日晚间得知哥哥客死他乡的消息的,电话是嫂子卢彩蓉打来的。


●蒋国兵同学王铁:

"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非常非常好的人。他是一个好父亲,也是一个好丈夫。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很有原则。"王铁称,在蒋国兵出事后,网上有很多人骂他不负责任。王铁则称,他选择走这条路,固然有生活压力方面的原因,但是也还有一些其他此时不可言及的个人原因。


●蒋国兵的父亲蒋在堂:

蒋国兵的父亲蒋在堂说,儿子绝对不会自杀的。蒋国兵性格开朗,热爱生活,对前途充满信心,而且他非常爱他的两个孩子(儿子14岁,女儿2岁)。而且他在这之前没有任何征兆。


●蒋家好友唐先生:

专程前去接机的蒋家好友唐先生说,蒋国兵如果活下去根本不会找不到工作,只是缺乏沟通的问题。他们两家人元旦时还聚在一起,那时还听说蒋国兵有望拿到约克大学的职位,但可能是后来落空了。他对蒋国兵的去世,表示非常的悲伤和遗憾。


人物照片:

●7月27日记者会上涂口红的蒋国兵遗孀卢彩蓉
http://news.newstarnet.com/gb/MainNews/HotTopics/2006_7_26_19_1_34_24.html

●8月2日蒋国兵追悼会上戴着珍珠项链的卢彩蓉
http://news.newstarnet.com/gb/MainNews/HotTopics/2006_8_3_14_32_19_414.html


要点归纳:

●蒋父母不相信蒋国兵自杀,但卢对蒋的自杀没有任何质疑。

●蒋自杀的原因,蒋的朋友均表示不可理解,但卢先期认为生活所迫,后期认为抑郁症+以色列。

●将的朋友和导师均认为蒋比较成功,但卢认为蒋一直比较失败。

●蒋在多大的导师确认蒋博士后期满后仍有机会获得延期,蒋的博士后研究的生活经费也有一年3万元。但卢认为蒋吃软饭。

值得注意的是庞海福的说法:“前几天,他曾突然向太太表示,对她感到内疚。因为自己学术上、事业上迄今都没有成就,以致家庭还要靠太太撑□。”但是,庞海福“事发一个月前还曾与蒋在一起聚过。”

因此断定:上述说法是蒋自杀后卢亲口告诉庞海福的,她为什么要这样说?

●蒋友人听说蒋有望拿到约克大学的职位,但卢认为蒋发出的求职信连一封拒绝的回复都没有。

●卢从获悉蒋自杀的消息到星网报道见诸网络,仅间隔12个小时。如果剔除记者和编辑的文字处理时间,可推断卢在蒋自杀的当天下午接受媒体采访。

●蒋自杀后,如果说卢暂时不向蒋父母通报可以理解,但不知道为什么7月23日蒋母从报上得知儿子死讯后,卢也未给蒋父母打电话,而是通过7月27日记者会隔空喊话的方式。

●卢曾希望保管蒋的骨灰,把他留在家,保管骨灰可让她日后走到那里,就把先生骨灰带到那里。后来蒋骨灰安葬于好景墓园,这个改变的背后有什么意义吗?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