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法之三:永远的流动性陷阱 #O;JV}y
\5! 7zPc
金融学是我涉猎各学科中最有意思的一门学科,既与心理学密切相关,又与政治学、社会学紧紧相连,更重要的是,它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决定着一个人的贫穷与富足,幸福和痛苦。在《蜗居》中,海藻打着爱情的旗号,跌入物欲的陷阱,而小贝、海萍在城市中沦落为房奴和蚁族,只有宋思明,凭着权力和智慧,精心下着一盘很大的棋,性感而又魅力,几乎成为所有中年男人最向往的典范。所有的根源归于一点,高昂的房价。 F xm:m
x>##qYT
《蜗居》热播后不久,政府正式开始调控房价,半年即将过去,房市是跌、是涨、还是大涨?始终是个难以明了的问题,扑朔迷离,错综复杂,众说纷纭。 =$)M-;6
RzL(Gnb
但事实上,只要具备一些基本的金融学知识,对房价的涨跌将会有最基本的判断。 )kI**mI}
LFW`ISY{
如前文所述,当前,流动性泛滥,一般而言,吸收流动性的地方有房市、股市、投资、消费四个地方。房市,由于政府打压,流动性不但去不了,而且还被挤了出来。股市呢,由于近期某些发达国家不断逼迫人民币升值,企图外资抽逃,如果这些流动性流到股市,股市必然大涨,那么股市就成了那些发达国家收割我们改革开放成果的收割机,所以,现在股市也被政府死死打压着。房市、股市两个最能吸收流动性的地方,都进不去,流动性只能流动投资和消费领域。 :8oJG8WH
U'9z.2"}9
流动性流到这两个领域后,造成唯一的后果,就是物价大涨。这段时间,青菜卖到4元一斤,报纸和网站还披露,茶叶竟然能卖到10万元一斤。我们国家的通货膨胀实际已经开始了,工资低的、技能少的、岗位边缘化的民众这段时间应该能感受到生活的压力了。 %c\kLSe
(?t}S.>g
行文至此,事实上,还有一个地方可以吸收流动性的,我还没有说出来。这个地方就是中国人民银行。 _h#I}uJ~
,G}i:7
根据金融学的原理,中国人民银行就象一块巨大无比的海绵,既可以吸进大量流动性,又可以挤出大量流动性。人行有四招可以吸收流动性。(此四招,另文进行通俗性解释) of_y<dd[G
3Ji$igL
第一招,直接发行票据。说白了,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大量国库券,让大家把钱存到银行去,但是,国库券要向民众支付高于银行的利息,这个成本谁来付?而且,在CPI这么高的情况下,又有多少人愿意去买国库券呢? *@PM,tS;
2yg6hR
第二招,提高贴现率,让商业性银行把票据赎回去,把钱还给中央银行,但是,08年下半年以来,各级政府拼命放贷投资,现在各大商行还有多少能力去赎回抵押在央行的票据呢? AnX<\7bc}
7mdd}L^h
Z
第三招,提升准备金。操作办法跟提高贴现率差不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基本一样。 M+VWAh#uD
ARf{hiV6Wt
第四招,就是加息。最近关于加息的小道消息是满天飞,说明央行的金融专家看法与我基本一致。只是一加息,08年以来为了刺激经济而实施的大量投资计划有许多还在建设阶段,贷款成本的提升会不会影响这些项目的实施推进,始终是个问题,并且,加息之后,投资减少,就业问题又如何解决?(从这个角度看,政府面临的始终是两难问题,温总理当这么大的家,不好干啊!所以,当我们张开嘴骂政府的时候,有时或许也要想一想政府的难处。) yj_> G
F{a;=h#@Q
那说了这么多,房价究竟是涨还是跌呢? m#8[")a$"
@j}%{Km]Y
我以为,在这么多两难选择中,让房价在不引起民众心理反弹的限度内稍微涨一涨,吸收掉一点流动性,不管怎么样,对于稳定物价、保持经济平稳增长,这始终是个好事情。 *n E
kbI/
X|Y(* $?D7
何况还有那么教师、公职人员还等着土地财政的钱去发工资呢。 ;9h;oB@
E}S%y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