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谋财逼女"悬案续:朱金红坚称自己是正常人
*F>v
]8
L.xZ_ 6 来源:扬子晚报 编辑:周健 2010-09-16 04:39:02
xX0-]Y h: 1tCQpf http://news.longhoo.net/2010-09/16/content_4102338.htm RUCPV[{b #B'aU#$u 有了11日晚上与唐美兰隔空对话甚至惊动110的那次采访经验,本以为向她求见朱金红只是奢望。没想到,昨天下午1时许,从敲开唐美兰的家门,到走进内厅,直至与朱金红面对面,整个过程超乎想象的顺利。
m`4R]L]
Ae^X35 13日消息:南通一母亲将女儿送进精神病院 逼其交房产证
=O _
z( 3:"]Rn([P 14日消息:"谋财逼女"续:医院称再不接女儿将由第三方代领
xRuFuf8 V&soN:HS 15日消息:南通"谋财逼女案"蹊跷和解 朱金红昨闪电出院
,1q_pep~?% D3Jr3
%> 唐美兰在场时朱金红这么说
ULc`~] m6eZ_&+u 一。 “回家的第一晚没有谈房产”
b1pQ`qt FZd.L6q 算上在监控里的首度“相见”,前晚在南通第四人民医院精神康复中心门前的“送别”,再加上昨天的正式会面——在记者眼里,朱金红身上这套桔色上衣、白色长裤,已经穿了至少三天。她端坐在唐美兰身旁,乖巧得像个听话的孩子,双腿拘谨地并拢着。大部分时候,都是唐美兰在说话,朱金红静静地听,不插嘴,不辩驳,只是偶尔会在母亲说起某件往事的细节时,对着记者摇头一笑。
Mcw4!{l` c4e_6=Iv 唐美兰告诉记者,前晚她之所以临时决定把女儿接出院,是因为她上海的亲弟弟在网上看到了消息后,赶到三余询问此事,“开了好长时间的会,决定还是把小三先接出来。” 回家的第一晚,朱金红说自己八九点钟就上床休息了,记者问她,有没有和母亲提房产的事?朱金红摇了摇头。
-K(fh#<6KO WqxUX H 说起过去的半年多,朱金红长叹了一口气。她这样描绘在医院的生活: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晚上7点睡觉;早饭是稀饭馒头加榨菜,午饭一般是肉圆黄芽菜拌饭,有时会有其它荤菜,晚上干喝稀饭;休息主要在病房,也有时吃完饭留在食堂和别人说会话;每天点两次名,然后就是吃药……
O 2{)WWOT &"_u}I&\ 二。 “妈妈和我几乎寸步不离”
""O" B)$c|dUV 偌大的唐家分为两部分,主楼两层由唐美兰夫妇住着,楼前隔院盖着几间平房则分租给了几家房客。除了院内的正门,还有房客们的几扇小门连通外面。趁着邻居一拥而入,唐美兰忙着阻拦的当口,朱金红告诉记者,正门已经被唐从里面锁死,钥匙由她掌管。“要出门必须经过房客家,我妈妈已经和他们打过了招呼。” 而即便如此,用朱金红的话说,唐美兰几乎还是寸步不离她身旁。
JB</euyV OQ :dJe6
记者提出看看朱金红的卧室,朱金红和唐美兰的卧室邻门相对,两步可达。推开朱的卧室,房间约莫20多平方米,床、沙发、电视、衣橱一应俱全,“这个房间一直就是留给小三的,接她回来前我特意打扫过,很干净。”唐美兰说,女儿会在家里生活得很好,她不该有什么不满意的。
j9qREf9) It_M@
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我想出去走走。”朱金红对母亲说。唐美兰立刻怒目圆睁,“不行,万一走丢了怎么办。”哪怕是朱提出到理发店焗头发,都遭到了母亲拒绝。后者表示,等她有时间陪着一起去。
?#0snlah| C\_zdADUb% 三。 “我不想再吃药了”
OE)~yKy +u@aJ_^ 记者劝唐美兰,既然朱金红从医院出来了,就说明没有什么问题,她想出去就让她出去走走,晒晒太阳也好。一分钟之前还满脸笑容的唐立时爆发,“你们是为这个来的啊?那我就要对不起了,我要请你们走,不走我打110。”一番好言相劝,她又很快平静下来,“只要你给我签字,我女儿不见了可以找你要人,我马上让她出去晒太阳。”
gADmN8G= @L84>3O 除了朱金红,和唐美兰同样形影不离的还有她背着的一个黑色挎包。朱金红说这个包里有她的身份证、护照、银行卡、存折和房产证,“她不管到哪儿,就连上厕所都带着。”但这个说法被唐美兰否认,她表示包里有钱包和手机,“电话多,背着方便。”
#6+FY+/ jk\ dG16 “那要这样把女儿关到什么时候?”唐美兰的回答是“等她好透”。她坚决认为,女儿即使已经出院了,“但病还没好透,你看她还老说我这儿不好,那儿不是,这就是没好透嘛。”
y#Ht{)C r8xyd"Axy 唐美兰告诉记者,医院给女儿开了药带回来,“每天都要吃的,不吃就会发病。”但朱金红表示,她已经被强迫吃了半年多药,吃得浑身没力气,“我真不想再吃了。”
71#I5*8 rdJm{< 唐美兰一离开朱金红又这么说
DfJ2PX}q
qLncn}oNM 四。 “我是一个正常人”
H-rWDN# eRbGZYrJ 借着刚刚说起朱金红病情的话题,记者表示想看一看朱之前的病历,“好,我去拿。”唐美兰起身上楼。借着这个机会,记者问朱金红,同学、朋友还有律师、媒体以及千万的市民网友在关注此事,“你有没有什么想对大家说说?”朱金红急切地表示,“首先要对我的同学、朋友特别是沈律师说声对不起,我妈妈一直说他们是为图钱帮我,其实不是。他们都是在无偿为我奔走。然后就是谢谢网友和记者们,很感激你们对我的支持和鼓励,这让我有自信,坚信能走到底。”
^n#1<K[E 2y0J`!/) “还有吗?”此时,唐美兰的身影已完全消失,朱金红对着面前江苏电视台同行的摄像机镜头,迟疑了片刻,突然睁大了眼睛,很严肃地说,“网友们,电视机前的观众们,我是朱金红,我很正常,我是一个正常人,我已经回到家。我妈妈限制我的人身自由,请你们帮助我尽快逃离,谢谢大家……”
kH*P n' *IlaM'[* 朱金红刚说到这里,唐美兰的身影已突然而至,“我走到半路就觉得不对,我不能走,你看,你们真是要偷偷采访啊。”说着就将身子拦在朱金红和镜头之间,“不是让你们不拍嘛,怎么还拍?”电视台同行放下机器,“我们没拍,就是看看,你放心。”
Mv|ykJoz" })vOaYT|- 经过这次“上当”,唐美兰此后再也未曾从朱金红身边挪开一步。而且多次起身,对引起其怀疑的记者们的手机、采访笔甚至钥匙扣进行检查,确认不是摄像机后再紧接着解释:“我被偷访弄怕了,太紧张了。”
e{({|V ' QYXx:nIrg 本报特派记者 张磊
5q{h 2).) ---------------------------------------------------------------------
8pM
>Co! aI
zv
个体的担忧集体的呐喊
j^`X~gE QVZD/shq 朱金红出院了,回家了,而以昨天记者亲眼所见,她目前是安全无虞的。
<0|9T
n2O 6
y"-I!& 唐美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问,“如果没有那三套房子,你们还会来采访我老太婆吗?”她其实错了,朱金红本人亲笔写就的“求救信”和“遗书”,才是此事吸引广大读者观众如潮关注的源头。“一封来自精神病院的求救信”,无疑牵动起了这个社会的神经。“我们为朱金红担忧,也是在为我们自己每一个人呐喊。请相信,仅凭个人,不管她疯与不疯,都不可能左右公众的意志;能在舆论中引航聚沙的,永远只有善良、正义和公平。”
nU+tM~C%a ?:^mBb)T M_B:{%4 本报记者 张磊 文/摄
U]qav,^[ HQ!Xj.y [ 此帖被乐淘淘在09-15-2010 16:2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