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将“天若有情天亦老”整句入诗词的作者、作品介绍】古诗词介绍八十
冰花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6   

【将“天若有情天亦老”整句入诗词的作者、作品介绍】古诗词介绍八十

【将“天若有情天亦老”整句入诗词的作者、作品介绍】古诗词介绍八十

                                 (2016-12-15 17:55:47)

      上次博文最后说,如果博友有兴趣的话,我把历代将“天若有情天亦老”整句入诗的作者和作品介绍一下,现在我来履行诺言。
          首先介绍的是北宋欧阳修的《减字木兰花》:                                 伤怀离抱。
                         天若有情天亦老。
                         此意如何。
                         细似轻丝渺似波。  
 
                         扁舟岸侧。
                         枫叶荻花秋索索。
                         细想前欢。
                         须著人间比梦间
             这是一首伤离别的词。上片是说要分别了,但感情上是多么不忍离开啊!下片是送别时恋恋不舍的情景,想着此前的欢乐,好比梦中一样。说实话,这首词写得真不怎么的。欧阳修有很多的好词流传下来,可惜腾不出时间来介绍。
           不过在这里,我想扼要地介绍一下欧阳修。其实大家对欧阳修十分熟悉,中学里读过他的散文《卖油翁》与《醉翁亭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所以我想从另一方面介绍一些他的生平。
           欧阳修(1007---1072)主要活跃于宋仁宗时代。三岁父亲弃养,全靠有文化的母亲教育长大。小时虽历尽艰辛,但他聪颖敏慧,加上刻苦奋进,所以很小就能写一手诗赋文章。十岁时得到韩愈的文集,爱不释手,受到极大的影响,为日后成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首创者打下了基础。欧阳修科举之途颇为曲折,16岁、19岁两次考试均意外落榜。22岁时经人推荐,参加了国子监的广文馆试与国学解试,均获第一。第二年又在礼部省试中获第一。他认为自已在即将到来的殿试中准能获得第一,于是做了一件新衣,准备殿试“中的”后穿上。哪知有一个名叫王拱辰的同学,只有19岁,也将参加殿试。殿试前把欧阳修做的新衣穿了起来玩,嘴里还说我穿状元袍子啦。殿试下来,王拱辰果然点中状元,而欧阳修只是第十四名,属二甲进士及第。顺便说一声,这王拱辰后来竟成了欧阳修的连襟。
          欧阳修的仕途也有些波折,曾三次遭到贬谪,但总的来说还算顺风顺水,曾做到过参知政事(副宰相)。死后谥文忠,累赠太师、楚国公,衔头不小呢。
         欧阳修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我这里只谈谈两个方面。第一,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一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诗赋文章的革新中去,开创了一代的文风。这个内容没有上千字是无法介绍的,我们暂且略过不谈。
           第二,他提携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他五十岁时被任命为进士的主考官,一次就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著名的文人。唐宋八大家中宋代其它五大家:苏轼、苏辙、苏洵、王安石、曾巩都出于他的门下。一些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都在他的极力推荐下大有作为,如包拯、司马光、韩琦、文彦博等人。象后来成为旷世大儒的程颢、张载、吕大钧等,也受到欧阳修的大力帮助。他慧眼识英雄,堪称千古的伯乐。他真可称为桃李满天下,无愧为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
           需要说明一下,那年考进士,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三人是一起参加考试的。苏轼的文章欧阳修非常赏识,原想给第一名,但欧阳修认为这篇文章可能是自已的弟子曾巩写的,为了避嫌,取为第二名。苏辙只有19岁,也中了进士。可惜苏洵反而没取。但这以后,欧阳修大力推荐苏洵的文才,使苏洵名满京城。关于欧阳修,只介绍这么多.
         
           我们要介绍的第二篇也是词,是北宋孙洙的《何满子  秋怨》:
 
                 怅惘浮生急景,凄凉宝瑟余音。  
                 楚客多情偏怨别,碧山远水登临。   
                 目送连天衰草,夜阑几处疏砧。   
                 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常阴。   
                 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

                 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
          这首词跟前面欧阳修的词一样,也是诉说离愁。甚至情节、结构、节奏都相同,这里就不重复解说了。孙诛(1031---1079)1049年(注意,只有18岁哦)中进士,仕途较顺,一直做到翰林学士。他博学多才,词风文雅。宋史有传。可惜只活了四十九岁。他著有《孙贤良集》,但已佚。《全宋词》收他的词两首。
 
           第三篇为贺铸的《行路难  梅花引》:
 
         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
         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酌大斗。更为寿。青鬓常青古无有。
         笑嫣然。舞翩然。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
         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
         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这首词是贺铸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关于贺铸,我在以前的博文中已有介绍,他是地道的外戚,年青时侠气喷薄,博闻强记,满腹文才。可惜始终没能从科举走上仕途,终生怀才不遇。这首词就是发泄他功业难就,纵酒当歌的苦闷心情。全词通篇用典,极其慷慨激昂,但也很难懂。我把解释附在篇后,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了解。这首词应该是我这篇博文介绍的最好一首词。(见附录一)
 
          第四篇为万俟咏写的《忆秦娥》:         
                        千里草,萋萋尽处遥山小。
                        遥山小,行人远似,此山多少?

                       
                        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说便说不了。
                        说不了,一声唤起,又惊春晓。
[size=+0]         这词是写离愁。上片写所思之人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千里草--尽处遥山小--行人远似,此山多。你看够远了吧。下片是说思念之情“说不了”,连梦里全在思念。这首词清新别致,大有民歌的味道,是万俟咏的代表作之一。
[size=+0]         万俟咏生于北宋,殁于南宋。他精于词赋,但屡试不售,便绝意仕途,自称“大梁词隐”。后来在徽宗及高宗时,曾做过一些小官。流传至今的词,赵万里的《宋金元人词》中仅辑得27首。
[size=+0] 
[size=+0]           以下开始,有些诗词比较平淡,但又冗长,所以我只节选有“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几句来说明一下。作者也只极简单地介绍一下。把其全诗(词)附在篇后,供有兴趣的查看。
 
[size=+0]            第五首为段成己的《木兰花》:[size=+0]          
 
[size=+0]            [size=+0]佳时苦恨欢悰少。镜里衰颜难再好。
[size=+0][size=+0]                     试将离恨说渠侬,天若有情天亦老。
[size=+0][size=+0]  这首词很长,共有224个字。反来复去感叹时光易逝,主张及时行乐而已。这是结尾的四句。作者段成己是金末元初人(1199--1279),金时中进士,任宜阳主簿。金亡后隐居不仕,闭门读书近四十年。元忽必烈降诏征为儒学提举,坚拒不赴(这要冒杀头的危险)。他有的词写得不错,但这首词好像"烂"了一点。(见附录二)
[size=+0][size=+0] 
[size=+0][size=+0]           第六首是元好问的《蝶恋花》:[size=+0][size=+0]                                     
 
[size=+0][size=+0]                      春到桃源人不到。
[size=+0][size=+0]                      白发刘郎,误入红云岛。
[size=+0][size=+0]                      著意酬春还草草。
[size=+0][size=+0]                      东风一夜花如扫。
[size=+0][size=+0]                 
[size=+0][size=+0]                      过眼风花人自恼。
[size=+0][size=+0]                      已□寻芳,更约明年早。[size=+0][size=+0]                                    
[size=+0][size=+0]                      天若有情天亦老。
[size=+0][size=+0]                      世间原只无情好。
[size=+0][size=+0]            这首词还是脱不了感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的窠臼。不过它比其它的词多了最后的这句“世间原只无情好。”在我看来,能写出“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元好问,在这里决不是提倡做人还是“无情好”。而是诘问:难道为了长生而让人们去做无情之“物”?因此我认为最后这句后面的标点符号应改为问号。或者我们可以理解为诗人在讲反话。元好问的生世,我在以前的博文中已有介绍,这里就不重复了。
[size=+0][size=+0]          
[size=+0][size=+0]           第七首是姚燧作的元曲《双调寿阳曲》:
[size=+0][size=+0]                      酒可红双颊,愁能白二毛,
[size=+0][size=+0]            对樽前尽可开怀抱。
[size=+0][size=+0]            天若有情天亦老,
[size=+0][size=+0]            且休教少年知道。

            红颜褪,绿鬓凋,

[size=+0][size=+0]            酒席上渐疏了欢笑。
[size=+0][size=+0]            风流近来都忘了,
[size=+0][size=+0]            谁信道也曾年少?

            襄王梦,神女情,

[size=+0][size=+0]            多般儿酿成愁病。
[size=+0][size=+0]            琵琶慢调弦上声,
[size=+0][size=+0]            相思字越弹着不应。
[size=+0][size=+0]      还是写光阴易逝,及时享乐和离愁别恨这个主题。我想是“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本身就囿于这个范围的缘故。您说是吗?作者姚燧(1238--1313)元初事蒙。官至集贤大学士,死后谥文。是元代文坛领袖。自诩极高,诗词曲文都OK,他甚至连赵孟頫都看不起。
 
[size=+0][size=+0]       第八首是明时孙蕡的《朝云集句诗》:
           零落残云倍黯然,一身憔悴对花眠。
           南园绿草飞蝴蝶,落日空山怨杜鹃。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此声肠断非今日,风景依稀似去年。
           以这个题目作的共有十首,都是把前人的各首诗中抽一句或两句拼凑而成一首七律。所以似有中心,实无中心。没有分析的必要。孙蕡生于元末,明洪武三年进士,博学多才工诗文,著作颇丰。曾任翰林典籍,参与《洪武正韵》的编修。后两次累及遭牢狱与流放,最后因给蓝玉画上题词而被杀。
 
[size=+0][size=+0]       第九首是沈曾植的《金缕曲为藏山题画》。沈曾植是光绪年间的进士,清末遗老,民国后寓居上海,1922年去世。他的诗“沉博奥邃”,非常难懂。这首《金缕曲》是为朋友的画而题的。前面几句是“我非鱼、子犹非我,会心谁胜。天若有情天亦老,目暄华萎难认。[size=+0][size=+0]通篇用典,好象诚心不让学问差一点的人懂得。因为不知道这幅画到底是怎么样的,所以我也无法解说。他有词集《曼陀罗寱词》传世,有兴趣的找来看看,可以测试自己的古文底蕴。(见附录三)
 
[size=+0][size=+0]       第十首是程颂万的作品《玉楼春》:
[size=+0][size=+0]        花开未老人年少,顷刻光阴都过了。
[size=+0][size=+0]        坐来虽近远如天,天若有情天亦老。
 
[size=+0][size=+0]        人将红粉争花好,春色只宜长恨少。
[size=+0][size=+0]        寻思还有旧家心,老去风情应不到。

           您看,又是光阴似箭催人老,“春色只宜长恨少的主题。
 我读了几十年的诗词,看过写这个主题的诗就不下千首吧,怎么能避免它们不雷同呢?程颂万也和沈曾植一样,是清末民初人。可惜他虽学问满肚,屡试不举,遂绝了科举之心。他是我国创办私立学堂(湖北中西通芝学堂)的第一人。他的后半身全部投入到教育与办实业中去,是值得我们敬重的。多说一句,他的孙子就是著名的电影演员程之。
         
          第十一首就是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茫,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他在这里用“天若有情天亦老”来告诫部下,对敌人就要无情!您看他那时脑子是多么的清醒。这首诗大家熟透了,就不再置喙。顺便说一句,郭沫若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写文解释毛泽东的"人生易老天难老"时,曾经说过毛泽东很爱李贺的诗。
         
          最后一首是施蛰存的《题沈本千西湖长春图卷》:
                 从今不老即年轻,正须妙达南华旨。
                 天若有情天亦老,长春请用无情始。
         

          关于施蛰存,我想稍微多说几句。大家晓得的大概是被鲁迅批判过的“现代派”的“第三种人”吧。其实他一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很多,是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他就用心理分析法在中国第一个创作了小说《鸠摩罗什》和《将军底头》,所以他是我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后在华东师大工作,直到2003年逝世。不幸的是在反右时划为右派,文革中又吃尽苦头。好在他寿命长,活到99岁。其实他是徐志摩大学的同学与挚友。
          现在我们来欣赏他这首诗,就可以一目了然了,他在发牢骚。说现在做人,只要两耳不闻窗外事,“须妙达南华旨”(谈佛论道)好了。特别是最后这句,请大家想想,为什么他说“长春请用无情始”?
          好了,博文就写到这里,又长又臭。做的是吃力不讨好的事。由于自己才学有限,肯定是挂一漏万。希望博友们指正。
                                   
                                                                    (完)
 
附录一:贺铸《梅花引行路难》赏析
      上片起首二句采用借代手法,起笔不凡手能暴虎者为勇士,可引伸为有军事才能的人;口如悬河者为谋士,可引伸为有政治才干的人。倘若逢辰,这样的文武奇才当高车驷马,上黄金台,封万户侯。可眼前却穷愁潦倒 ,车不大 ,像鸡窝 ,马不壮,像饿狗。
车如鸡栖马如狗 语出《后汉书·陈蕃传》,极形车敝马瘦,与缚虎手,悬河口的夸张描写适成强烈对照,不平之气溢于言表。以下正面申抱负,写感慨:白纶巾 ,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白纶巾亦犹白衣之类,未为出仕之人所著。黄尘指京城的尘土 ,这六字两句参用陆机《代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之意,谓白衣进京。结合下句 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谓此行不知可否取得富贵。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 ,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词迳取李诗末句 ,而易一字增二字作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自负成了疑问,则一种徬徨苦闷情态如见,与李白的抑天大笑、欣喜如狂恰好相反 ,读来别有意味 。以下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则袭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原句,但此处紧接上文为抒写不遇者奔走风尘,天荒地老无人识 的悲愤。以上从志士之困厄写到志士之牢骚,继而便写狂放饮酒。做了侠义之事不受酬金,像 雷颠 一样;唯遇美酒则不问价 。李白《行路难》云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写出不趋名利,纵酒放歌,乘醉起舞,一种狂放情态。其中含有无可何的悲愤,但写得极有气派。上片所写的愁情,主要是志士失路的忧愁。
      过片转出另一重愁情,即人生短促的忧愁 酌大斗 ,更为寿,青鬓长青古无有 词情为之再抑。以下说到及时行乐,自非新意,但写得极为别致。把歌舞与美人打成一片写来 ,写笑以嫣然,写舞以翩然,形容简妙;当垆秦女十五云云是从乐府《羽林郎 胡姬年十五 ,春日正当垆 化出,而语如弦三字 ,把秦女的声音比作音乐一样动人,新鲜生动,而且不必写歌已得歌意。这里极写生之欢愉,是再扬,同时为以下反跌出死之可悲作势。汉武帝《秋风辞》云 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秋风曲虽成遗音,但至今使人记忆犹新,觉 事去千年犹恨促 。由于反跌的作用 ,此句比青鬓长青古无有句更使人心惊。于是作者遂生出揽流光,系扶桑的奇想:似欲挽住太阳,系之于扶桑之树。这种超现实的奇想,都恰好反映出作者无法摆脱的现实苦闷,只有怀才不遇的人最易感到生命短促 、光阴虚掷的痛苦 。所以下片写生命短暂的悲愁 ,与上片写志士失路的哀苦也就紧密联系在一起。
行路难的题意也已写得淋漓尽致了。结尾一句词意陡转 ,一反前文留驻日光、使人长生不死的意念,言愁人情愿短命、一天的光阴也长得难过,深刻地反映出志士的苦闷情怀和矛盾心境。
       此词的艺术特色 ,一是大量化用前人歌行诗句,尤以采自李白 、李贺者居多;二是根据文意的需要,随意转韵,全词每两三句转韵一次,加之词句长短参差不齐 ,读来抑扬顿挫,节奏鲜明 ,音乐性强,使人有一咏三叹之感。
 
附录二:《木兰花》金末元初段成己作

[pre]                   不才自合收身早。一座青山成潦倒。[/pre]
[pre]                   蒙头赢得日高眠,落叶满庭慵不扫。[/pre][pre]杀人四海知多少。留住头皮贫亦好。
                   年年种菊待花开,不道看花人渐老。
                            莼鲈江上秋风早。四海狂澜惊既倒。
                   明知不是入时人,闭户十年成却扫。
                            故人落落晨星少。红叶黄花依旧好。
                   登临信美自无情,坐觉风光容易老。
                             醉中昨夜归来早。应怕苍苔*健倒。
                   一尊斗健莫蹉跎,过眼光阴如电扫。
                            破除万事心头少。酒自于人情味好。
                   醒时还醉醉还醒,赖得此乡容此老。
                            人生行乐须闻早。休惜一尊花下倒。
                   无情岁月不相饶,转首吴霜纷莫扫。
                            佳时苦恨欢悰少。镜里衰颜难再好。

                   试将离恨说渠侬,天若有情天亦老。
 
附录三:[size=+0]《金缕曲为藏山题画清末民初沈曾植
                       绝唱酬希听。我非鱼、子犹非我,会心谁胜。
               天若有情天亦老,目瞚华萎难认。
               展画里、仙关云磬。
               浪说挂冠神武早,滞翱翔、那得常清净。
               铭鹤罢,倚松暝。洞庭叶下灵均醒。
              
               顾龙门、伤怀眇蹠,杨侯波劲。
               亲友抟沙坚不散,荒了陶家三径。
               遡明月、中秋人定。
               玉宇琼楼三世影,唤湘灵、鼓瑟苍龙应。
               常娥老,维摩病。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http://blog.sina.com.cn/m/binghuablog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冰花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沙发  发表于: 2016-12-16   
Re:【将“天若有情天亦老”整句入诗词的作者、作品介绍】古诗词介绍八 ..
http://blog.sina.com.cn/m/binghuablog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