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冰花的散文有其诗一样的艺术魅力
冰花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12-11-03   

冰花的散文有其诗一样的艺术魅力

冰花的散文有其诗一样的艺术魅力

谢景林

   我和网友们一样,很喜欢诗人冰花的诗作。同样,我也很喜欢她的散文之作。我以为,诗人的散文作品,有着其诗一样的魅力。诗人冰花,总能以诗人的敏锐触觉在素常的生活里扑捉到清新、深邃的诗情画意,又以她特有的质朴、细腻的情感诉诸于读者面前。最近,我读了她的“回国散文系列”与其姐妹篇《鲁冰花回国探亲记》。这八篇散文作品的内容、主旨不尽相同,表达方式各有侧重,然而,却有着同样的艺术吸引力。我想,仅就《鲁冰花回国散记(一)临行前》,来谈谈自己的一得之愚,与网友们共同商讨,愿借此“砖”,得到“玉”。                     
    作品上来就说:“很久没自个儿出远门了,这回真要单枪匹马远行,心里总是觉得缺少安全感,这也许就是‘911’后遗症,也许是以前被别人前护后拥惯了。此次回国是为了给俺妈‘过七十岁生日’,老公上班忙,要保饭碗不能陪俺,两个孩子学习不能耽搁。俺只好‘孤军作战’一回啦。临走前,莫名其妙地有点有去无回的悲壮感。对老公比往常眷恋了,对孩子格外舍不得了。。。心里被种种烦躁和不安包围着,但却悄悄地把闹闹的心化为了默默的行动。”                                
   我们知道,恐怖分子所制造的“9·11”事件,是震动了世界的大惨案,它所带给生活在美国的人民之伤痛是深重而挥之不去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大题材”,诗人冰花,却用她特有的艺术构思,和她特有的温婉、细腻、质朴之笔墨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读后令人感动之余,不能不为之叫绝!好,我们下面,不妨从作品第一段开始,一段一段来试析一下诗人冰花是如何来展示一己的心灵的。

    作品开头前半段:“很久没自个儿出远门了,这回真要单枪匹马远行,心里总是觉得缺少安全感,”“缺少安全感”,是因为“单枪匹马远行”吗?不。“我”接着说:“这也许就是‘9·11’的后遗症,也许是以前被别人前护后拥惯了。”两个“也许”之口吻,何等轻松,自然,甚至,让人看到了“我”的那份天真、烂漫的神气。不过,这只是轻松、烂漫的外表罢了,其内心却潜藏着“种种烦躁和不安”。那么,前后两个“也许”是怎样一种关系呢?我认为,正因为有了“被别人前护后拥惯了”的“我”,才会有“9·11”惨案之后 “我”的“后遗症”。不是么?在和平年代,一位有着幸福家庭和事业成就之善良、敏感、智慧的女诗人,即使她想象力再丰富,也难以想象出恐怖分子竟会如此残酷,如此猖狂,制造了如此惨绝人寰的“9·11”大惨案!但,这些话,诗人冰花在这里却没有明说,而是用了“曲笔”。采用“曲笔”艺术手法,不仅可以展现“我”的性格与真纯心灵,同时,为散文平添了一抹幽幽之韵味。那么,即然“缺少安全感”又何必“单枪匹马远行”呢?原来“此次回国为了给俺妈过‘七十岁生日’,老公上班忙,要保饭碗不能陪俺,两个孩子学习不能耽搁。俺只好‘孤军作战’一回啦。”其口吻,不仅轻松、且委婉、亲切。然而,“9·11”终归是震动了世界的恐怖大惨案!正因为如此,下面作者说道:“临走前,莫名其妙有点有去无回的悲壮感。”“悲壮感”而又“莫名其妙”这种蹊跷的内心源自哪里?这是恐怖大惨案的落下的“内伤”呀!怎能不令人有一种“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滋味呢!这种“悲壮”,并没有“风萧萧兮易水寒”那种粗犷的刚与
冷,而是一位女诗人所展示给我们的一种她特有的个性:“对老公比往常眷恋了,对孩子格外不舍得了。。。”当然,女诗人冰花与当年的荆轲历史背景不同,所想所为也截然有别,不过,倘若不是冰花而是一位男性诗人,会有这般温婉而绵绵的凄苍之所想所感么?
既然,有生命的危险,那么,何必冒此之险?这一切都是为了“给俺妈过‘七十生日’”“七十岁生日”,在中国习俗上称“七十大寿”,这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格外重视的,这又怎能不远方重洋去给母亲做此大寿?“我”对母亲的爱又是何等真挚而深沉!那么,用“默默的行动”真能够冲破“种种烦躁和不安”的重重“包围”吗?于是,引出了下文。
综上,已可看出诗人,其笔墨举重若轻,一波三折,情意绵绵,耐人寻味之艺术特色了。不过,这里还必须进一步说一说,这一艺术特色的另一端。
   不错,开头一段,确实是交代这次诗人归国探亲的背景,不过,我们已看出,这种“交代”并非平铺直述,而是将诗人的情感与思绪融进其中,这就为下文抒写烘托出一种“凄美”的艺术氛围。正是在这样的凄美氛围笼罩下,让人感受诗人的那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这就达到了一种特有的艺术效果。
    作品的第二与第五自然段,是写诗人离别家人的情景。
    “满头大汗地把家里打扫得格外干净,把孩子两周要穿的衣裤袜洗好放好,把每个房间的床单都换新,再把冰箱装满做好的熟食,里边红烧鱼,红烧虾,青菜和老公爱吃的甜食桂圆桂花汤等都有呢。”这是“责任心”么?是,然而又不仅是,在这其中蕴含了一位母亲与妻子浓浓的、火热的爱!这是唯有母亲与妻子才有的无微不至之爱,才懂得的深挚之爱。这种爱,是任何金钱买不来的,是任何权力占有不了的!读到这里,本应该令人心里热乎乎的,然而,由于前文之“氛围”笼罩在我的心头,这火热的情感,却让我之内心火烧火燎,痛楚难忍!竟使我不忍淬读,心想,诗人啊,别再说了吧!这怎么能够呢?“满头大汗”并没有让她突破“重围”呀!为此,她又进一步说道:
   “单位的活也赶出来提前完成了,该交待的也交待清楚啦,甚至连网上事也做了安排。上网时,当看到大诗人非马老师在线时,俺就对他说,俺要回不来,请你到俺去过的各网站告诉网友们一下,说‘冰花爱他们!很爱他们!'非马老师说:‘别乱讲,你会回来的!’”这是不是我们的诗人过于多情善感了?不,所谓“多情多感,不干风月。”而是人在“诀别”时的人之常情啊!是的,有谁能保证那些残酷的恐怖杀手,不会突然将罪恶的屠刀刺向无辜而善良的人呢?“非马老师”的好心劝解是可以理解的,是让人感谢的,然而,“风云突变”的事,也不能不让人担忧。这里,诗人又进一层揭示了“9·11”惨案造成的人之惨痛创伤。“冰花爱他们!很爱他们!”这是什么?这是留给网友们的“遗言”呀!一旦听到这样的声音传来,怎能不令人心痛、心悸呢!
   “喊小儿子上床后,把留下的两本《溪水边的玫瑰》诗集放在小儿子的床头,对小儿子耳语说:‘妈妈留下妈妈写的书,如果妈妈回不来,那两本书,你和哥哥一人一本,说话带着哭音。。。’小儿子用英语说:‘妈咪,你不会死,你会回来的。’我亲亲小儿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为何单单将一己的诗集留给孩子?“诗”是一位诗人的心,“诗集”是诗人生在人世的“心路历程”,这是一位妈妈把一己的生命给了孩子啊!一件物、一句话、一个吻,都是妈妈留给孩子的纯真、炽热的母爱。这种爱,是任何物品都不能替代的“瑰宝”。一个孩子,也许并不懂得人生世事,然而他们却有着天然的触觉,能感受
母亲的心。更何况妈妈的话语里有着“哭音”呢!“妈咪,你不会死,你会回来的。”稚嫩的声音也许很微弱,然而却令人感到震撼,感到一种撕心裂肺的痛!友朋情、母子情、夫妻情,虽然都是“情”,或者说都是“爱”,但是,这“情”与“爱”之意味是有别的,是不能互换与替代的。
   “老公曾问过俺,网友要书你为何留两本不给他们,俺没回答,可俺心里明白,那两本书在俺心里早就给了两个年幼的儿子啦,那两本书早就有所属了呀!本想在上面写几个字,想了半天却不知写啥好,再就是俺想回来,俺要回来,俺只是在一万中准备了万一。”“想了半天不知写啥好”与“俺要回来”有何关系?这也许与“诗集”有关,我虽然没有读过这部诗集,但,我从评论家们的文章中知道,这是一部“情诗长卷”。那么,
留给孩子这部书,母亲是要告诉自己的儿子如何理解与认知人类这个“永恒的主题”么?还是要告诉孩子,这“诗集”是妈妈留给你们的心灵之歌?不管要告诉孩子什么,但有一
条是可以肯定的,即,要在“诗集”上向孩子们做一次“诀别”的嘱托。作为一位深爱孩子的母亲能轻易写这些么?不,不能够!“俺要回来”!不能让“我”的孩子那幼小的心灵经受这样的创伤,他们不能没有母亲!“我”这次“壮行”,不就是为了“我”的母亲么?这,大概就是“想了半天不知写啥好”的缘由吧?何等细腻的情感!何等深挚的母爱!
   “临睡前,还特意对老公说:‘俺要是回不来,你就随你的心仪去再找个青年漂亮温柔的女人结婚。’老公说:‘别瞎说,这么多年了,没你还不知道怎么过呢。还等你回来一起变老。”这是一位贤良妻子对老公的一片纯真、质朴之爱心,也是一位深爱自己老公的妻子,不愿,而此时此刻又不能不说的一番心里话。但,终归说了,说得是何等温婉,又何等凄凉!这就是我们的诗人冰花!老公的话,是那样幽默,而又那么凄婉,真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第二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跑到两个儿子房间去吻别,吻大儿子时,把大儿子惊醒了,醒了的儿子看是妈妈没忘记说:‘妈妈,小心点,照顾好自己。’俺亲了亲他说:‘I LOVE  YOU!'并对他微笑地点点头。”临行前的“第一件事”就是“吻别”儿子,因为“儿子”是慈母最挂心的;儿子所“没忘记”的一句话,已是母亲的最大的慰藉了。慈母对孩子期求就这么简单,这么清纯。诗人冰花,在这极为质朴的意象中展示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一平凡而伟大的爱!不知为何,当我读到“我”“对他微笑地点点头”时,竟不禁流下了酸楚的泪,这大概是我已老了罢!
    “俺又去亲小儿子,小儿子还在甜睡,望着他熟睡的样子,轻轻地吻了他的额头和脸颊,怕惊醒他,就脚步轻轻地走了出去。”孩子终归是孩子,未曾涉世的孩子哪里知道世间的阴晴圆缺事,更甭说生离死别之苦了,是的,他们在睡梦里也是甜甜的。即将远赴大洋彼岸而又不知能否平安归来的“我”,望着“熟睡”的小儿子那副可爱的样子,内心深处该是怎样一种滋味呢?是苦?是酸?是辣?还是甜?我想,都有的罢!这一切,大概都融在了,对睡梦里的孩子轻轻一吻之中了。“我”“怕惊醒他,脚步轻轻地走了出去。”“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再别康桥》)这也就是母亲的那份心愿。
   “在机场的路上,俺跟老公说:‘俺要是坐飞机出事故的话,希望是回程而不是去程,俺想要完成给俺妈过生日的心愿。当然更希望平安回家,不想让白发人送黑发人,可是黄泉路上没老少呀。’”此话怎讲?即,“我”就是死,也要给妈妈去“过生日”,这是妈妈的“七十生日”大寿啊!但,“我”宁可在“回程”死去,也绝不能让老母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生之“大悲”这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刻骨铭心的爱。然而“黄泉路上没老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不测风云”,而是,对恐怖分子不择手段制造惨案的揭露与批判。
   “老公说:‘你又瞎说了。’我说:‘两个儿子都很好都很乖,有你照顾俺放心,俺最不放心的到(倒)是你,谁象俺那样惯着你依着你?谁象俺一样照顾你?’是呀,俺心里最惦念的却是与俺风雨与共的老公呀!”诗人用了两个“谁像俺”的反问句,表述了诗人平素对其老公的恩爱之深,又用“风雨与共”点出了其爱的坚实基础。这也从另一个侧面
展示了诗人义无反顾地归国给自己母亲过生日的决心,和对母亲的爱与孝敬。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令人极为感佩的。
   “要进安检了,老公不能再进去了,俺和老公吻别拥别,并对他耳语:‘爱你!I LOVE  YOU!'老公轻拍两下俺的肩膀,紧拥一下俺算是他的回答了。这是他一贯的做法,俺能读懂他的身体语言。俺转身向里走去,心想,希望俺这不是最后一次说:‘I LOVE YOU!',便不自禁地回头望去。一个身穿红领黑夹克的中年男人的背影,定格在俺的心里,那是和俺同甘苦一同流浪的男人呀,那是俺亲爱的夫君。”这一段,我读了好几遍,很想琢磨一下诗人此时时刻的每一句话的内心世界之真切感受。“我”对老公一往情深,而老公的“身体语言”又是什么呢?是安慰与鼓励?不错。但,“算是”、“一贯的做法”该是怎样一种心境?“我”的“希望”、和“不禁地回头望去”而看到的却是在“我”“心里”怎么会竟是一个“定格”的“背影”?我不知是否理解了,这是“我”对“同甘苦一同流浪”的老公,爱之深,也怨颇多的一种复杂情感之倾诉罢?不错,她懂得老公爱她,然而,他爱她的表达未免有些过于粗心了罢。是的,敏感、细心、多情的“我”所要求的回报的爱与情,要比老公所给的相距有些过远了罢?这是一个女人对一个爱她的男人要求过于苛刻了么?不,不,正是她深深地爱他,才会有这样的期盼啊,否则,不会是这样的。当然,当然,这话,只有女网友们才有资格回答;请别怪我,不能做出精确的答案,朋友!
   此外,我还要说,诗人冰花的散文和她的诗一样,其情感之“柔”,并非仅仅可以作“温柔”解,而是有着“柔韧”之力,这是不可忽略的一点。另外,其艺术构思,常常闪烁着“思辨”智慧之光,这篇散文作品,正有着这种特色。
   顾随先生说:“一切文学的创作皆是‘心的探讨’”①我这样的细细之品味诗人冰花的散文作品,就是想“探讨”诗人那颗的心,至于是否探得了?只能请诗人与网友们说了。谢谢朋友们!
   【注】①《顾羡季先生诗词讲记》(“顾随先生讲;叶嘉莹笔记”台北市:桂冠·1992【民81】出版)

                                                                            2012年11月1日于津门








 作者简介:
谢景林:回族,编审,河北省作协会员。1937年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1962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退休前,任天津人民出版社总编辑。曾发表传记文学、散文、评论、论文多篇。


文章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0b87330106d7l8.html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http://blog.sina.com.cn/m/binghuablog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