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转贴] 留学生企业难寻资金 风险投资迫在眉睫
admin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03-01-14   

[转贴] 留学生企业难寻资金 风险投资迫在眉睫

留学生企业难寻资金 风险投资迫在眉睫
2002年01月22日10:4:35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月22日电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赵春晓 刘茁卉 李斌   

  一方面是资金市场难觅好的投资方向和项目,一方面却是留学生的许多项目嗷嗷待哺……记者日前在调研中发现,资金已经成为近年众多留学生归国创业的最大瓶颈,而资本市场冷落留学生企业的现象也成为一道值得深思的课题。   

  有项目、缺资金:广州近十家企业可能“卷铺盖走人”

  “留学生回国创业第一要素是资金,第二是资金,第三还是资金。”深圳留学生创业园里举行的座谈会上,覃长林博士显得最为激动:“我们在技术和管理上没有问题,但留学生最渴望的资金问题却没法儿解决。”覃长林的“发炮”引起了众多留学生的强烈共鸣,最令人头疼的资金“瓶颈”问题成为座谈会的主要话题。

  “园长”张滨龙说,尽管到这里找项目的投资者很多,有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等等,但到最后真要拿出真金白银的就没有几个了。曾经有一个项目,风险投资公司跟踪了几个月,但最后就是没有谈成。原因很多,包括留学生、风险投资公司自身和体制的原因。张滨龙苦笑,中国的“创新投”有30多亿元的能力,但是实际投入到高新技术产业的不到10%,大部分都用在了股票市场。这可能和大部分搞投资的都是金融系统出身或者是科技干部有关。

  一位留学生气愤地说,中国的银行是当铺,你要有抵押才可能借给你。风险投资公司也有同样作风。深圳的“高新投”专为高新企业担保,但是条件非常苛刻,能谈成功的都是有点实力的企业。在中国,风险投资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

  “没资金,再好的项目也孵化不出‘金鸡’来!”无独有偶,在广州,10多位回国创业的留学人员不久前也发出强烈呼吁。归国两年的袁建华博士深有感触:“我们大部分留学归国人员都是搞科研出身的,没有将公司做大的经验,靠自己多年来积累下的一点资金,只能启动项目,连完成中试都不够,更不用说将项目转化为成果推向市场了。”据他了解,目前广州留学人员创业园中的60多家企业都或多或少面临有项目、缺资金的情况,更有近十家面临“卷铺盖走人”的窘境。

  针对留学生的问题,近年来一直主抓引进留学生工作的广州市副市长林元和说,广州在对留学人员项目的扶持方面,有以下途径:一、留学人员的项目向科委申报,一次性给予10万元的启动资金补助。二、留学人员广州创业园对入园创业的企业提供场地、优惠政策、好的环境、条件及服务。三、对于在发展过程中确有市场前景的好项目扶助资金50万元以上。四、进入市场后,还有风险资金、民间资金的投资。林元和强调,广州具有活跃的资本市场,只要项目好,就可以充分利用政府的、银行的、民间的甚至外国的钱。

  据悉,广州1999年颁布的《广州市鼓励留学人员来穗工作规定》的第十五条规定:“市政府每年从科技三项经费中安排一定经费作为留学人员科技创业资金,用于留学人员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活动的前期资助。”不过,这看起来“金光闪闪”的优惠措施,实际上落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据广州市部分人大代表了解,由于考虑到投资风险等种种因素,加上欠缺专业、中立的专家评估机构,资金目前还没有发挥预期作用。   

  风险不是保险:风险投资何日名符其实

  对于留学生的抱怨,在金融市场崭露头角、专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的民营机构——深圳中科智担保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锴雍另有一番道理。

  张锴雍首先申明:“我是从民营企业的角度来谈创业投资”、“创业投资有四个要点,第一是高回报,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二,冒风险是手段,不是目的;第三,风险投资是一个股权投资活动,区别于贸易等行为;第四,创业投资是一种股权变现活动,不光要投资,还要变现。”

  这些决定了风险投资的投资目标一定是具有高盈利潜力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运行方式一定是分段投资,参与管理,从而控制风险。张锴雍说,许多留学生把寻求风险投资理解为你只管投钱,啥也别管,就等着到时候分利吧,这种看法肯定片面,这也是目前国内风险投资商与留学生以及一些高科技企业的分歧所在。

  而且,作为风险投资商尤其是民营企业介入创业投资,它要考虑的第一问题就是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退出风险。这种种风险,足已让头脑清楚的投资商慎之又慎。

  “再回过头来说留学生企业,目前国内的留学生企业大部分是种子型企业,不仅需要投资者敏锐的目光和市场把握,更需要投资者孤注一掷的勇气,试问,目前国内有哪一个不是政府控制的风险投资商愿意冒这样的风险呢?”张锴雍说。

  据了解,美国的风险投资体制相对比较完善,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结构是:5%投在种子阶段的企业,80%到85%投在成长阶段的企业,还有10%到15%投在准成熟阶段的企业。张锴雍认为,现阶段的国内风险投资的结构应该是种子期企业分配5%,成长期和准成熟期各分一半。“因为我们中国投资者目光相对短浅,中国的投资基金一定要将投资结构向后挪,尽量靠近准成熟期。”

  另外,国内风险投资基金相对紧张,也是造成留学生企业难寻资金的一个客观原因。一位银行界的人士说,有那么多已经基本成型、看得见市场的企业都为了抢资金而打破头,留学生的企业又凭什么抗衡呢?   

  旁观者清:留学生的脑袋和企业家的钱袋必须“二合一”

  刘悦伦1997年回国,现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在工作中接触大量留学生的他认为,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留学生的脑袋和企业家的钱袋、政府提供的环境磨合得还不是很成功。资本市场冷落留学生,政府、企业、风险投资商、留学生都要考虑自身的问题。

  刘悦伦说,资本与留学生的矛盾从根本上讲是一个结合的问题。留学生大规模回来,政府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热闹上,应考虑如何让留学生真正扎根,要在企业和留学生的结合方面多作文章。

  资本和留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矛盾的原因之一是国内企业家缺乏风险意识和投资意识,许多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认为投资留学生企业还不如干别的,冒的风险太大,宁可资本闲置和外流;二是企业家和高科技人员沟通困难,双方思考的角度和思考的问题都有很大的差距。民营企业家的成功之处是有资金优势和管理经验,但缺点是“我在企业中要说了算,我是企业的主人”,难以放弃控制权;而有的留学生觉得自己是精英人才,自视甚高,忘记了管理和不适应国内环境是自己的弱项,这就造成双方没有信任感。去年广州推出七、八百个项目和上千个民营企业家联络,但是感觉沟通上有困难。

  刘悦伦强调,国家在政策应该有一些倾斜,应该着重去鼓励留学生企业和资本的结合。“我曾经到芬兰去看,那里就是企业家和大学教师互动,然后在科技园办企业,非常成功。”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事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大部分留学人员创业阶段之所以难于找到资本支持,留学人员和资本方在信息沟通、嫁接平台、企业运作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也是重要原因。

  而广州市开发区科技局副局长石深瑞认为,“资本市场冷落留学生企业”的现象一方面折射出留学生企业自身的问题,一方面也关系到金融市场和资金市场的成熟,关系到二板市场的成长。我国必须加快建立真正的风险投资机制,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强资本市场的监管,增强市场诚信度,进一步为企业提供退出机制。


  从浦东新区看留学归国新趋势   

  新华网上海1月22日电(记者 张学全、李斌、刘茁卉)近几年,上海尤其是浦东的迅猛发展,使这里成为新的投资热土,吸引了大量外资和台资,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回国工作和创业。记者日前在上海采访时发现,这里所发生的一切,正好折射出整个中国所发生的变化,折射出留学归国创业潮的新趋势。

  上海市回国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去年做了一项不完全统计,2001年1至3季度,留学人员来浦东创办了70家企业,一半是计算机信息和通讯技术类,28%是生物技术类,咨询及投资公司占12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也有3家。专家分析,这些企业呈现出几大特点:

  一是投资总额同比有较大增长。新创企业注册资金总额5亿多元人民币,其中5000万美元1家,300万美元1家,3000万元人民币1家,1000万元人民币2家。

  二是基因技术公司、微电子公司数量增长很快。随着基因技术研究的推进,许多留学人员带着先进技术创办了基因技术研究、基因药物研究、基因产品生产公司,且投资额较大。如留美博士罗楹、吴骏创办的上海睿星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人民币,主要方向是通过人类基因组研究,寻找药物靶点,开发新药。

  三是群体创业方式增多。群体成员来自多个专业领域,分工合作,有的在国内研发和管理,大部分在国外继续提供资源。

  四是以无形资产入股的方式比较普遍。留学人员往往拥有先进的技术项目,却缺乏资金。因此常采用以管理、技术专利、知识产权入股的方式,与国内外资本合作创办公司。凯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就是由留美博士刘修才利用多项专利技术入股,国内一家酒类企业投资5000万美元创建的。

  上海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副主任汤为民说,留学人员在创办企业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融资难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不够得力,国内市场上存在的产品仿制和技术泄露问题也已经“侵袭”到留学生企业。而无形资产入股问题,目前仍然缺乏明确规范,尤其是评估机构的独立性、规范性和公正性普遍受到留学人员的质疑。

  新闻背景:历史上的几次留学出国热   

  新华网北京1月22日电(记者 李斌 刘茁卉 李术峰)如果从1847年第一位中国留学生容闳赴美留学算起,中国的留学史已逾百年。专家认为,在过去的150年里,我国出国留学大致经历了8个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中期至1870年,这个阶段出国留学的只是少数人,而且多出自民间,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容闳、黄宽等人随传教士赴美留学,开启了我国留学教育的先河。

  第二阶段:1871年至1889年,在容闳的倡导和推动下,120名幼童先后赴美国留学,在中国留学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1877年起,清政府又先后派遣了4批留学生赴欧洲学习。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西方的技艺,代表性人物有詹天佑、伍廷芳等人。

  第三阶段:1896年中日甲午战争至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近万名学子为挽救民族危亡,东渡扶桑,留学日本。鲁迅、郭沫若都是当时的留日学者。

  第四阶段:1912年至1927年,这一阶段出现了几次留学浪潮,先是庚款留美学生逐年派往美国,接着留法勤工俭学以更大的声势出现,在国人心目中造成极大震撼。此后的革命留苏浪潮也盛极一时,其中,有先留日后赴法勤工俭学的周恩来、邓小平,有赴德求学的朱德等人。

  第五阶段:1927年至1949年,这一阶段的留学偏重于理、工、医、农等专业,并建立了一定的管理制度,但由于内忧外患,战乱频仍,留学教育受到严重影响,留学教育政策缺乏连续性。

  第六阶段:1949年至1966年,新中国成立后,留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集中于少数几个西方国家,而是分布于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是公费,由国家统一派遣。

  第七阶段: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留学教育陷于停滞。

  第八阶段:1977年至今,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在“支持留学,鼓励出国,来去自由”方针的指引下,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出现了留学史上最大的一次留学浪潮。

  新闻背景:留学科研基金知多少   

  新华网北京1月22日电 为鼓励留学人员回国贡献知识与力量,我国许多部门投入大量物力、财力,营造良好环境,使他们全力投入建设祖国的事业中。

  仅各种为留学人员服务的科研基金就包括:1990年,教育部根据中央指示,率先为留学回国人员设立科研资助费;教育部设立的“优秀年轻教师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等均为留学回国人员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及时的帮助;人事部每年也为留学回国人员拨出一定科研启动经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年为留学回国人员设立了“资助留学人员短期回国工作讲学专项基金”、青年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1992年开始设立“留学经费择优支持回国工作基金”,1991年起设立“中科院王宽诚科研奖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也资助了相当多的留学回国人员。

  除这些基金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科研等部门也设立了若干基金,资助留学人员回国科研或创业。(完)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